2025年新疆创新方法大赛暨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新疆分赛将于10月16日至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本届大赛由自治区科协、发改委、国资委、工商联共同主办,吸引了全疆120个项目团队的360余名选手同台竞技,参赛规模与人数均创历届新高,充分展现了天山南北企业积极投身创新实践的热情。为提升赛事质量,促进创新方法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自治区科协于10月14日至15日组织了赛前专项培训,为大赛顺利举办夯实能力基础。
聚智全国名家,构建系统化培训体系
本次培训坚持“精准赋能、实战导向”原则,特邀国际TRIZ三级专家、国家科技部创新方法认证评审专家杜存臣,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高级培训师孙国强,以及湖南省企业科协联合会副理事长、国家一级创新方法培训师黄献等三位全国创新方法领域的顶尖专家组成授课团队,构建了“理论深化+案例解析+专项辅导”三维一体的培训体系。专家们系统解读了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总决赛的赛制规则与评分逻辑,深入讲解了TRIZ理论核心工具与创新思维方法,并通过复盘全国历届获奖典型案例,生动展示了创新方法在破解技术瓶颈中的实践路径。
培训还特别设置了“一对一专项辅导”环节。三位专家针对企业提交的油气装备优化、煤炭清洁利用等特色项目,逐一分析技术难点,结合实际案例演示创新方法的具体应用——从运用“技术矛盾矩阵”解决设备防腐难题,到借助“物质-场分析”优化生产流程,帮助参赛团队打通方法与应用之间的壁垒,有效提升项目竞争力。
传承赛事积淀,打造“赛训转化”生态闭环
作为新疆科技创新的标志性赛事,新疆创新方法大赛已成功举办七届,始终秉承“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促创”的理念,构建起“培训—赛事—转化”一体化的创新培育生态。本届赛前培训的精准实施,正是对该体系的进一步深化——通过前置化能力培养,推动参赛项目从“粗放申报”转向“精细打磨”,为后续成果转化奠定坚实基础。
赛事所积累的创新动能已持续释放。据统计,新疆参赛项目在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全国总决赛中累计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优胜奖15项,共有29项入围全国赛的项目成功落地转化,投入生产实践。
锚定高质量发展,激活创新人才引擎
“创新方法是破解产业难题的‘金钥匙’,而系统培训则是让钥匙精准匹配锁芯的关键。”自治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培训不仅是备赛的“加油站”,更是新疆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与去年相比,今年入围决赛的队伍从80支增至120支,参赛人数从240人增加到360人。这一数量突破的背后,反映出创新方法在新疆推广普及的深度推进。
下一步,自治区科协将持续完善“培训筑基、赛事选拔、转化落地”的全链条工作机制,推动创新方法培训向地州延伸、向高校覆盖,同时搭建成果转化对接平台,促进更多一线创新成果实现“专利变现”与“技术创效”,为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创新动力。
责任编辑:苏比努尔·吐尔地
新疆科技人才服务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