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中华中医药专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加快中医药专业学术人才成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于2024年6月21-23日在天津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中医药生殖医学工作者、学生500余人线下参加,线下直播参与1.6万人次。

6月22日,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处长于春泉、天津市科协学会副部长施琳琳、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陈建设、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樊官伟等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于春泉处长表示,中医药与现代生殖医学的深度融合是推动我国生殖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鼓励支持生殖医学领域中医药创新研究,呼吁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知识传播与经验共享,提升我国生殖健康服务的整体水平。
施琳琳副部长表示天津将继续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支持中医药与生殖医学的融合发展,推动天津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中医药强市。
陈建设主任委员以党建强会、引领未来,学术立会、深化交流,服务凝会、人才兴会为主题,对生殖医学分会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分会以党建为引领,学术为根基,服务为灵魂,人才为动力,品牌为导引,深化学术引领年活动,促进中医生殖专业技术的交流与发展。

学术交流环节,秦国政教授作《不育不孕的中医辨病与治疗思路及预后评估》学术报告,他认为中医诊治疾病应遵循先识病,次辨证,次治法,次方药,次调摄的顺序,针对不育不孕治疗前应该首先辨识清楚的亚型诊断,根据亚型诊断的不同,确定治疗方法与思路等。连方教授作《高龄妊娠丢失的原因与中西结合助孕治疗》学术报告,她认为高龄妊娠丢失的原因与女性卵巢功能减退、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男性精液质量下降等有关,提出了高龄妊娠的中西医结合助孕治疗策略。罗颂平教授作《反复妊娠丢失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年)解读》学术报告,她认为中医药治疗反复妊娠丢失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治疗原则,以补肾健脾、益气养血、调理冲任为主,预培其损。孙自学教授作《无精子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的建立与实践》学术报告,他认为明确无精子症病因,是正确治疗的前提,提出了无精子不育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的建立,并举例介绍,有利于规范无精子不育症的治疗。赵红教授作《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不孕验案分享与体会》学术报告,她根据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PCOS验案与体会,提出运用温肾助阳,逐痰调经法论治。

此外,陈建设、曾庆琪、李海松、李湛民、丁彩飞、张建伟、王祖龙、周青、夏天、翟凤霞、卫爱武、刘雁峰、许昕、周少虎、郭军、李宏军、白文俊、金保方、王家辉等专家学者分别就不育症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西医诊疗、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药诊治、薄型子宫内膜致生殖障碍的中医证治等专题作了学术报告并展开讨论,展示了不同学术观点,交流了生殖医学领域最新诊疗技术、前沿研究动态,拓宽了学科发展思路。
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娄变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并与一些专家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她表示通过此次学术会议,学到了很多新观点、新技术、新成果,并表示回去要好好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会议同期举办了委员增补工作,百余名优秀中青年专家加入分会,为分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供稿:新疆中医药学会 娄变
责任编辑:刘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