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在自治区科协“百会万人下基层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的支持下,新疆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新疆山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心、,联合查干郭勒乡牧业寄宿学校、江布塔斯村委会,组织了村里30多位儿童,共同开展了一场用影像记录家乡生态环境的活动。在探索家乡,拍照记录家乡环境时,孩子们总是被村边的一个水坑吸引,驻足在这里,每个人的回忆和想象也像水中的倒影一样把时间拉长了。我想是因为江布塔斯村在乌伦古湖和额尔齐斯河的源头,与水有着天然的亲近吧。

“小水坑,让我想起小时候和哥哥还有朋友们一起去河边打水漂,哥哥教我时,总担心自己打不好朋友们嘲笑我,我想拍下水坑的照片用来纪念。”叶尔朱列克说。

沙力恒在给大家分享时说:“和大家一起在水坑里打水漂时,真的很开心,想要打得好,要挑选扁长的、不大不小的石头。水坑边有垃圾,我觉得应该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不要让我们孩子的孩子在黑暗的环境里生活,永远都有小水坑可以打水漂。 ”

水坑附近有一片沙棘林。娜孜叶尔克说:“每到秋天沙棘成熟时,爸爸妈妈都会去采沙棘,我会给他们送去我做的午饭,爸爸妈妈吃饭时,我也会帮忙采沙棘,在沙棘林里有野兔、有小鸟,还有很多小虫子,这是它们的栖息地,那真是一幅温馨有爱的画面。”

阔尔括依森在水坑边用沙子筑成了一个羊圈,他听奶奶说,哈萨克羊圈的传统是永不解散。以前的羊圈用土、石头和木头垒成的,除了让羊住在里面,还能防止儿狼、熊来吃羊。去村里走访时,库拉依奶奶告诉他,过去游牧时,当狼来了,向狼扔木棍驱赶,或者尽量不要让羊靠近狼,如果熊要来了,就用火把去吓唬它。牧民们保护自己的牛羊,但也不会真的去伤害野生动物。


随着水流走,叶森看到一堵被洪水冲刷而形成的墙,看着墙面一层层裸露着的石头和土层,叶森说,这一条条就像羊道。山上和草原本来没有路,羊群走着走着就有了路。

在儿童用影像记录家乡生态环境的两天里,江布塔斯村30多位儿童带着环保志愿者,走遍村庄的角落,他们的每一次发现和探索都让我们惊叹不已,每一次联想总是离不开两河源的水和三道海子的草原。
供稿:新疆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
责任编辑:刘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