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从小培养孩子的环境意识,让儿童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参与自然资源保护,是非常有价值的事。今年8月,在自治区科协“百会万人下基层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的支持下,新疆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新疆山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心,联合查干郭勒乡牧业寄宿学校、查干郭勒乡江布塔斯村委会、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三道海子管护所、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青河分局江布塔斯管护站,共同开展儿童用影像记录家乡生态环境、社区调查、照片故事分享和社区展览活动。通过孩子的宣传,带动家长和村庄里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保护水资源、野生动植物及草场的行动中来。
8月4日,在查干郭勒乡牧业寄宿学校的组织帮助下,项目工作团队召集了35位江布塔斯村的孩子,开展一场主题《家乡环境美在哪儿》互动课堂,让孩子们了解影像记录的意义、目的和内容,让大家讨论“我的家乡环境美在哪儿”。经过讨论,孩子们总结用相机记录关于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的主题:人文、野生动物/牲畜、环境、植物/山水,以及每个主题的具体内容。通过讨论分享,大家对怎么认识家乡环境有了更多理解。




接下来的两天,以“我的家乡美在哪”为主题,开始了影像记录的重头戏。孩子们中最小的9岁,最大的16岁,大家分成四组,2-3人一台相机,走到大自然中,拍下了蓝天白云、岩石戈壁、绿树花草、小溪水洼。




他们到自己的爷爷奶奶、亲戚朋友家,拍下他们的日常生活,牛羊马、奶疙瘩、酥油、冬不拉,刺绣、沙棘园、热情的主人,都走进了他们的相机。从长辈那里探寻照片背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事。


他们爬到村庄周围的山上,从高山俯瞰家乡全景。


每次拍照回来,项目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带着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照片,锻炼孩子自己讲在哪里拍的、拍的什么、为什么喜欢、想对大家说什么。尽可能激发孩子们多想多说。




在志愿者们耐心的帮助和指导下,孩子们拍下了一千多张照片,内容包括野生动物、牲畜、植物、溪水、村庄环境、饮食、人物等。孩子们用木棍、掉落的叶子、捡到的废弃物做原料制作相框,表达他们的环保理念。用村里最常见的石头画画,画下了他们最喜欢的花朵、植物、蓝天,白云,描绘了他们心目中家乡的美好环境。




8月10日,为了更全面展示孩子们的发现,项目工作人员从一千多张照片中,让孩子们每人选了自己最喜欢的2张,共60多张照片在村里进行展览。展览在三道海子游客服务中心举行,现场来了近60人。查干郭勒乡党委、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三道海子管护所、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青河分局江布塔斯管护站、青河县遨游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以及17位家长来到展览现场。


孩子们带领来宾,为他们讲述自己照片背后的故事,讲述他们心目中的美好家乡。


家长们也不顾路途遥远,来到现场观看展览和表演。8月正值牧民打草季,很多家长因为赶着天气转凉前忙着在地里打草抽不出时间来,有的因为没有交通工具没办法来现场看。江布塔斯村村民巴丁的两个孙子都参加了活动,她说:“这个活动很好,捡起家门前的一个糖纸也是环保行动。和你们一样,小时候长辈也嘱咐我们不要伤害小鸟、打破鸟蛋。”查干郭勒乡党委米然别克书记说,孩子们的照片拍得非常好,已经安排村委会后续把照片放到村委会活动室,作为长期的环境教育的内容,这样村民来村委会办事的时候就都能看到了。
供稿:新疆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
责任编辑:刘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