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的科学家精神 · 家人眼中的科学家

发布时间:2022-09-30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播科学文化,激发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动力,喜迎党的二十大到来;9月28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新疆地理学会等联合开展了“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全国科普日暨“弘扬科学家精神喜迎二十大”的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以“立体的科学家精神家人眼中的科学家”为主题,采用对知名科学家家属访谈及互动交流的形式,新疆地理学会、“彭加木突击队”队员、新疆植物学会、新疆科学探险协会的会员共计近100人,在线上线下参加了此次活动,认真聆听了新疆荒漠化防治领域四位知名科学家(夏训诚、张鹤年、刘铭挺和徐新文)精彩纷呈的故事,了解了辉煌科学成就背后鲜为人知的小故事,感受了他们热爱祖国、肩负使命、扎根边疆、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精益求精的担当奉献和事业追求精神,舍小家为大家而亏欠家人的内心苦楚,也感动于科学家家属们默默付出的辛苦与伟大,领略了立体多维度的科学家精神风貌。

在访谈中,吉启慧老师(著名科学家夏训诚先生爱人)重点追忆上世纪60年代和夏老师一起在莎车县治沙站开展野外工作的艰苦岁月,吃含沙饭、喝涝坝水、睡透风屋、爬风沙路;吉老师一个人忍着腹痛骑车去医院生完孩子后,夏老师姗姗来迟,却又很快离开去带队野外考察;趁着测量绘图的间隙,赶紧看一下放在沙包上红色襁褓中的女儿是否安好。夏老师经常在家庭需要的重要时刻缺席,而吉老师只有自己一个人扛成了金刚超人,但当她看到蓬头垢面一脸疲惫科考回来的夏老师、吃上夏老师亲手烧的热腾腾饭、戴上夏老师开会回来带回来的花、捧着夏老师获得的红彤彤的科技奖励证书时,一切怨言都消失了,更加支持夏老师工作。艰难困苦,相濡以沫,真心相待,锤炼出坚不可摧的夫妻感情,也成就了一段科研伉俪的佳话。

赵月娥老师(徐新文研究员爱人)是第二代沙漠人的家属,她回忆了与徐老师生活的点滴故事。上世纪80年代,当她带着对科研事业尊崇与徐老师结婚后,突然发现丈夫大半年都在出差中,而且杳无音讯,最为着急和窝火的就是孩子高烧不退时只有自己一人面对,家人生日基本一概缺席;而好不容易回来也是满身沙土,沉默少语,心思还在千里之外的野外。但当赵老师亲自到徐老师长期工作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时,看到他们住地窝子、洗盐碱水澡、吃大锅饭,与工人一同干活,脸黑得像非洲人时,看到他们建成举世瞩目的莽莽塔里木沙漠公路绿色走廊时,才明白徐老师在做着一项多么伟大的事业,是国家的大事、人类的大事,自己因此也爱上了沙漠。

在张晓莉(张鹤年先生女儿)和刘渠华(刘铭庭先生女儿)的印象中,父亲长期忙于野外科研工作,经常见不到父亲,非常不理解父亲在做什么,为什么不回家,常常耿耿于怀不像别的小朋友可以经常见到父亲。随着自己慢慢长大,才知道父亲在做着于国于民的伟大事业,也为父亲勤恳工作和正直担当的精神所感染,更加理解和爱戴父亲,也追随他们的脚步参加到荒漠化防治的事业中。她们也分享了父亲对自己孩子学习和工作的积极影响。赵月娥老师也分享了女儿的小文章,其中洋溢着女儿对父亲深深的爱和满满的自豪。

在场的徐新文研究员感谢家人的长期理解和默默奉献,也感谢长期奋战同事们的强力支持,鼓励线上线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们不负时代,踏实进取,为国为民为社会做贡献。

在互动环节,在场的青年科研人员与四位嘉宾进行了交流,请教了科技工作者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生活的心得体会。四位嘉宾也鼓励大家,在伟大的时代和美好的年华,继承老一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沿着老一辈科学家开辟的道路,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后,新疆地理学会副秘书长李生宇研究员感谢四位嘉宾的倾情讲述,向以夏训诚、张鹤年、刘铭挺和徐新文为代表的新疆沙漠化防治科学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并总结了他们的精神内涵:他们把一切都献给了党和祖国,献给了科学事业,践行了他们自己的诺言:“无论任何条件下,坚决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何任务”。为了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们牺牲了对家人的陪伴,缺席了孩子的重要成长阶段,心里除了对家人的亏欠,还有满满的真情爱意。他们胸怀祖国,淡泊名利,敢于创新,勇于奉献,把一切留给了国家,留给了科学,留给了新疆的荒漠化防治事业,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科学家精神的实质。青年科技工作者要继承和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韶华,推动科研事业取得更加长足的发展。最后,沙漠研究团队将团队设计的“沙漏”送给四位嘉宾,以纪念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了嘉宾访谈和多媒体展示相结合方式,立体呈现了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大家一度热烈盈眶,掌声此起彼伏,感人至深。

此次活动现场录制的多媒体将在全国科普日活动平台上展示,以传扬奋战边疆科学家们的可贵精神,激发广大青年人学习科学家精神,爱党爱国,使命担当,勤奋工作,勇于创新。

供稿:新疆地理学会李生宇  李莉  米尼热·加帕尔

责任编辑:刘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