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热爱这片广袤的土地,要像胡杨一样深深扎根在这里。”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新疆心血管介入诊疗质控中心主任马依彤的热血宣言。
马依彤是新疆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荣获2022年度“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是新疆唯一获此殊荣的科技工作者。
如今年过六旬,马依彤雄心依旧,他计划在微创介入治疗上实现新突破,为新疆各族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腔“心血”
马依彤出生在克拉玛依市,祖辈世代从医。从小耳濡目染,17岁的他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所有志愿均和医学相关。1983年,马依彤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毕业后,进入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心脏介入导管室工作。
真正让他致力于在新疆推广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诱因,还是源自他的国外求学经历。上世纪90年代,马依彤到国外攻读博士,在那里他见证了当时“高精尖”的介入技术,不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病人术后恢复还快。
“‘介入’通俗点讲就是微创手术的一种。”马依彤解释,当时在新疆,很多病人需要去国内其他省市甚至国外就医,不仅路程远而且费用也高。正是这样一份对家乡的情感,让马依彤学成后拒绝了导师和国内著名专家的邀请,回到母校新疆医科大学,在新疆率先引进并推广了冠心病、先心病等心血管介入诊疗等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新技术,最终实现了疑难危重症患者不出疆。
近年来,他主持完成了各种心导管介入手术上万台(次)。为了在新疆大范围推广该项技术,他带领团队积极培养基层介入医师,监督全疆介入诊疗规范实施,提高了全疆诊疗效果。多项诊疗技术填补了新疆乃至西部地区空白,一些技术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带动了全疆心血管学科的提升和发展。
“医心”一意
为让研究成果更好惠及基层,40多年来,马依彤带领团队走遍天山南北,开展驻村工作、组织义诊,对基层医务工作者进行“传帮带”……在马依彤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目前,新疆超过半数的县级医院,已经能够独立开展介入手术治疗,其学术获益人数高达3万余人。
马依彤不仅热爱临床工作,还一直在科研领域辛勤耕耘。勤耕不辍换来的是科研成果丰硕。他是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等50余项各级各类奖励。2018年6月,以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顶尖杂志《科学》发表论文,这是新疆医学研究领域首次在国际科学研究顶尖杂志发表研究论文,也是新疆医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2019年,马依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资助,这是新疆医疗卫生行业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怀揣滚烫的热爱与赤忱,心中就从不会有荒芜。”马依彤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言传身教给每一位学生。从1983年起,马依彤开始承担临床带教工作,为新疆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务工作者。让他欣慰的是,学生中超过一半分布在天山南北,多数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带头人。漫漫四十载白衣路,追光少年已然成为顶尖的医学教授。马依彤说:“我会一直干下去,更好地守护新疆各族人民。我的事业在新疆,我的心已和胡杨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在这片我热爱的广袤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