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11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以来,致力于竹藤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为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中国政府同国际竹藤组织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推动各国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习近平强调,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
新华社金边11月7日电 11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对柬埔寨进行正式访问前夕,在柬埔寨柬、英、华文主流媒体新鲜新闻网、《高棉时报》和《柬华日报》发表题为《为友谊再攀高峰 为合作再辟新路》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应洪森首相邀请,我即将对美丽的文明古国柬埔寨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近三年来我首次出访,也是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时隔两年首次线...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 11月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11月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习近平指出,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
11月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的致辞。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11月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的致辞。习近平指出,5年前,我宣布举办进博会,就是要扩大开放,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现在,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日向第二十三届太平洋地区核能大会致贺信。李克强在贺信中表示,核能是安全、稳定、高效的清洁能源。核能的和平开发利用不仅为人类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也为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克强指出,中国政府坚定支持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能,大力推动核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愿同各国在平等互利基础...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 10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暨第二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秉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致力于推动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国城市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倡议,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助力经济有效复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作出如下决定。一、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
习近平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丁薛祥陪同考察新华社陕西延安/河南安阳10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
新华社延安10月27日电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习近平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22年10月22日通过)总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