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巴州科协紧扣特色产业需求,精准对接院士团队开展科技服务,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种业技术惠农贯通。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亚推动“科技小院+院士工作站+创新联盟”模式落地,加速转基因抗虫棉技术向棉农推广,打通“小院—企业—农户”转化链。在尉犁县提出罗布麻全产业链技术攻关路径,涵盖品种改良至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附加值。

绿色石化低碳转型。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华林聚焦碳减排技术突破,2025年5月为库尔勒石化企业制定碳减排路线,推广旋流分离技术在碳捕集领域的工程化应用。通过联合州工信局等单位建立“监管服务协同”机制,推动低碳技改与产学研融合,加速绿色石化产业升级。
人工智能赋能基层。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新长深入且末县,提出“智慧治沙”平台、红枣/肉苁蓉区块链溯源体系等方案,推动AI技术与文旅(楼兰文化+AR/VR)、农业融合。其专题辅导纳入巴州“院士上讲台”长效机制,并与且末县共建AI智慧农业产学研基地,促进技术向一线下沉。
棉花育种技术西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马峙英率团队赴库尔勒,联合万建民院士团队指导新疆国欣种业棉花育种,强化新品种试验示范。促成河北种业技术与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共建,推动河北棉花育种成果向巴州转移落地。
中药资源深加工突破。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黄正明在尉犁县挂牌“中草药协同创新中心”,联合70余家机构攻关甘草、肉苁蓉等当地药材深加工技术。依托2万亩甘草基地,推动“林药混作”产业模式,激活新疆2200种药用资源价值。
巴州通过“需求精准匹配、平台高效转化、机制长效联动”三大路径,实现院士智力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下一步将拓展合作深度,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新疆高质量发展筑牢科技基石。
责任编辑:曹琳哲
巴州科协 宋娟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