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联合主办的2025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分营活动落幕。在巴州科协和巴州教育局的精心安排和组织下,来自巴州5个县市8所中学的11名优秀高中生及带队教师,与全国6个省市125名营员共同完成了为期7天的科技探索与文化交流之旅。这场跨越千里的研学,为大美巴州的学子们点燃了科技报国的青春梦想。
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院士以《化工:塑造美好未来》为题,从绿色可持续技术到支撑航天航空的尖端材料,深刻阐述了化工科技在国家战略中的支柱作用。戴伟教授的化学魔法秀,液氮的星雨与量子的舞步交织,将抽象的科学原理化为令人惊叹的视觉盛宴。张丽丹教授传授的高效学习方法论,为学子们跨越知识断层提供了有力工具。杨卫民教授对高分子材料前沿的展望,激发了年轻一代投身科技创新的无限憧憬。校史讲座中,“五老”成员深情讲述北化创业维艰的历程,将“宏德博学,化育天工”的校训精神深深烙印在巴州学子心中。物理、化学、虚拟现实(VR)等前沿实验室的沉浸式体验,更让书本知识变得触手可及、生动鲜活。

本次活动特别注重将科技探索与家国责任、边疆发展紧密结合。在天安门广场,巴州的小营员们仰望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触摸着厚重的汉白玉栏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在心中激荡。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小营员们凝视着布满弹痕的墙壁,聆听历史的回响,深刻理解了科技强军、捍卫和平的时代重任。在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居庸关长城,蒲楠军等巴州学子面对巍峨雄关,许下“学好科技本领,扎根边疆,建设美丽新疆”的铿锵誓言。科学与爱国情怀、戍边使命的交融,让巴州青少年更加明晰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边疆繁荣的紧密联系。
来自石油二中的刘秋博同学被评为2025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分营的优秀营员,在分享他的收获与感悟中,他动情地描述这七天的“奇幻旅程”:VR世界带来的沉浸震撼、亲手制作肥皂的实践乐趣、国家重点实验室尖端设备的冲击、以及与全国各地优秀伙伴思想碰撞的火花。他表示,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拓展,更是一次视野的开阔、友谊的缔造和信念的升华。他号召巴州所有营员,将北化点燃的科学火种带回天山南北,带回巴州,用行动践行科技梦想。

营期虽短,影响深远。来自若羌县中学的甘文丽同学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科研的坚韧力量;赵广齐同学在实验中深刻体会了“知行合一”的真谛;李瑞芯同学则在荧光实验的奇妙光芒中坚定了探索未知的决心。徐艺桐、于智恩等营员也纷纷表示,此行极大地明确了未来方向,坚定了用科技知识服务新疆、报效祖国的信念。

此次北京化工大学科学营之行,是巴州科协积极对接国家级优质科教资源、服务边疆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关键举措。通过与拔尖高校的深度合作,巴州科协致力于为本地学子搭建通向广阔科技世界的桥梁。巴州科协将持续深化此类高层次科技研学活动,推动科教融合在边疆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颗由科协组织与高等学府共同播撒的科学种子,必将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茁壮成长,为国家、为边疆培育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科技后备军。
责任编辑:曹琳哲
巴州科协 张红洁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