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在81个乡村科普馆里开展科学探秘之旅

发布时间:2025-07-27

7月24日,焉耆镇上四号村科普馆和五号渠乡查汗渠村科普馆里早已挤满了翘首以待的身影。12岁的麦尔旦・艾力攥着自制的“太阳系模型”,鼻尖沁出细密的汗珠,眼神里满是期待。这场由巴州科协主办的 “多彩假期 乐享科普 —— 科普场馆里的科学探秘之旅”青少年科学启智营,依托81 个乡村科普馆、4个县市科技馆,在巴州掀起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热潮。

科普馆里的科学盛宴

查汗渠村科普馆的玻璃门刚推开一条缝,孩子们就像归巢的小鸟般涌了进去。馆内,蓝色的星空顶下悬挂着行星模型,墙角的杠杆装置旁围坐着几个跃跃欲试的孩子。“大家看这个马德堡半球,两个半球合在一起抽掉空气,就算两头各站三个人,也休想把它们拉开!”科普志愿者李老师话音刚落,就被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提问包围。

这场科学启智营绝非简单的参观活动。在巴州科协的统筹下,81个乡村科普馆同步启动了为期近一个月的 “暑期限定・夏日科趣打卡”活动。每周三下午或周四上午,这些分布在戈壁绿洲间的科普馆就变成了科学乐园 —— 尉犁县兴平镇科普馆里,孩子们戴着 VR 眼镜 “漫步”深海;若羌县铁干里克镇的科普馆中,四足机器人正随着音乐跳着机械舞;和静县巴伦台镇的小观众们,则在无人机模拟器前练习精准操控。

“以前觉得科学离我们很远,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亲手做实验。”14岁的回族姑娘马晓雅在做完“火山喷发” 实验后,小心翼翼地将记录实验过程的手抄报贴在科普馆的“成果墙”上。她所在的焉耆县查汗渠村科普馆,仅活动启动首周就接待了 270 名像她这样的青少年。

科学家精神的种子

“钱学森爷爷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历经千难万险回到祖国,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 在和硕县乌什塔拉乡科普馆的观影室里,13岁的哈萨克族少年叶尔波力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屏幕上,《科学人生》纪录片正讲述着科学家们攻坚克难的故事,屠呦呦在实验室里反复试验的身影,让在场的孩子们屏息凝神。

观影结束后的讨论环节,叶尔波力第一个举起手:“我长大了想当工程师,像钱学森爷爷那样报效祖国。”这个平时腼腆的男孩,此刻声音洪亮。这样的场景,正在巴州各个乡村科普馆上演。巴州科协特别设计的 “追光科学星”系列活动,通过纪录片展播、科学家传记推荐、科技工作者面对面等形式,让科学家精神如春雨般浸润孩子们的心田。

焉耆县气象局的张工程师带着气象观测仪器来到七个星镇科普馆时,被孩子们围得水泄不通。“为什么彩虹总是雨后出现?”“冰雹是怎么形成的?”面对一个个稚嫩的提问,张工程师耐心解答,还现场演示了人工增雨的原理。“这些孩子眼里的光,就是科学的希望。” 他感慨道。

动手实践中的科学启蒙

“大家仔细看,当我转动这个齿轮,另一端的灯泡就亮了 —— 这就是最简单的电磁感应原理。”在库尔勒市恰尔巴格乡科普馆,科技辅导员王老师的话音刚落,11岁的古丽米热就迫不及待地举起手:“老师,我能试试吗?”

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古丽米热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实验器材,当灯泡应声亮起时,她兴奋地跳了起来。这个场景是“科普馆里的科学课”的缩影 —— 巴州科协发放的《磐石科技 STEAM 课程资源包》,让乡村孩子也能像城里学生一样动手做实验。从水的表面张力到杠杆原理,从简单的电路组装到太阳能小车制作,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探索着科学的奥秘。

更令人惊喜的是亲子实验环节。在博湖县才坎诺尔乡,维吾尔族妇女热依汗古丽陪着女儿阿依谢姆做“彩虹火山”实验。当彩色的泡沫从锥形瓶中喷涌而出时,母女俩同时发出惊叹。“以前总觉得科学太深奥,没想到这么有趣。”热依汗古丽说,现在每周三下午,女儿都会拉着她来科普馆打卡。

暑假防溺水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中,蓝天救援队队长施遇江结合真实案例,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通过图片展示和动作演示,让孩子们对防溺水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他们的暑期安全增添了重要保障。

机器狗、机器人表演以及 VR 眼镜体验活动,让青少年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的科技世界,亲身感受到了现代科技的无穷魅力。孩子们不时发出阵阵惊叹,纷纷表示:“太神奇了!就像真的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样!” 这些活动让青少年们对现代科技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我以后要发明一台智能摘棉机,让爸爸不再那么辛苦。”艾克然木用流利的汉语说出了自己的梦想。这个质朴的愿望,让在场所有人都深受触动。

科普惠民的巴州实践

81个乡村科普馆同步启动科学启智营,这也是巴州科协贯彻落实《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这次活动整合了科普大篷车、科技志愿者、高校专家等多方资源,真正实现了科普资源下沉。

为确保活动质量,巴州科协选派的包联干部每周都会深入乡村科普馆,从活动策划到安全保障全程指导。焉耆县科协主席郭景锐的手机里,存着全县 7个乡村科普馆的活动照片:“看着孩子们主动参与,爱上科学,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据统计,启智营活动期间,巴州81个乡村科普馆、4个县市科技馆累计服务青少年及家长1万余人次,开展各类科普活动324场。不少乡村科普馆的负责人表示,现在村里的孩子不再沉迷手机游戏,讨论科学成了新潮流。

在巴州的戈壁绿洲间,这场始于乡村科普馆的科学探秘之旅,正悄然改变着孩子们的认知,也孕育着未来的科学种子。当这些种子生根发芽,必将为这片土地带来更丰硕的科创果实。

责任编辑:曹琳哲

巴州科协 赵新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