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算是长见识了!戴上VR眼镜可以体验地震、开展模拟驾驶等,感觉自己就像在现场一样,很神奇,回去后我会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2月11日,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镇克孜勒村的乡村科普馆,学生家长肖显星告诉记者。
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协经过深入调研,确定在巴州试点建设一批乡村科普馆。去年3月份以来,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在巴州试点建设,平均每个县市10-14个。经过一年来的探索,乡村科普馆累计接待各族群众120余万人次,已成为农牧民群众身边的“科技馆”“乡村振兴孵化器”和“文化润疆大舞台”。
自治区科协党组书记王光强表示,我们要让科普馆成为群众喜欢来的地方,让科普知识融入百姓生活,激发各族群众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增强村民科普体验和文化浸润,打通基层科普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巴州已注册科技志愿者1万余人,组建科技志愿服务组织476个,开展志愿服务1200余次,覆盖群众125万人次。

教育服务群众的主阵地
如今,在库尔勒市,各乡村科普馆遍地开花。在下和什力克村的科普馆,充满未来感和科技感的设计,让前来参观的小朋友们体验感十足。
“我经常和老师或同学来这里参观,学到了很多知识,尝试了很多小实验。我最喜欢的项目是‘垃圾分类’,我可以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和什力克乡中心学校4年级学生热比耶·买合木提说。
在库尔勒市哈拉玉宫乡阿拉多尕村科普馆,讲解员正在给前来参观的群众讲解动画制作的原理。在这里,居民不仅可以学习科学知识,还可以上网、看电影。
哈拉玉宫乡中心小学6年级学生木太力甫·包尔汗开心地说:“我最喜欢的项目是‘太空行走’,我在VR眼镜里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美丽星球。我有一个当宇航员的梦想,我觉得我离梦想更近了。”
库尔勒市12所乡村科普馆投入运行以来,已开展科普宣讲活动960余场次,参观体验群众10万余人次,已为周边8万多名群众及1万多名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零距离接触科学技术、探索科学奥秘的平台。每个科普馆展品展项达30个以上,并配有双语说明和专兼职宣讲员。
同时,以“科普+旅游、科普+农业、科普+网络”等形式,通过线上线下等活动带动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发展。
为确保乡村科普馆正常运行,各县市定期组织水利、消防等20余个部门“点对点”“订单式”到馆里开展科普活动,确保科普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主题。

乡村振兴人才的“孵化站”
在焉耆县五号渠乡查汗渠村科普馆,一进门便陈列着一个磁悬浮地球仪,很快就引起了参观者的兴趣。
据了解,焉耆县各乡村科普馆在建设过程中,注重该县特色产业的宣传与展示,有效凸显了焉耆县“新疆硒都”的品牌,把富硒产业和“焉耆红辣椒”“焉耆红番茄”“焉耆红葡萄酒”的“三红”特色产品作为科普馆的宣传重点之一,让更多人了解到焉耆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内生动力。
为了提高互动性,焉耆县在建设科普馆的过程中更加突出知识性与互动性相结合,购买VR设备、多媒体展品、台式展品、壁挂展品等,以图文并茂、知识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通过参观科普馆,我学习掌握了更加专业的农业技术,运用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查汗渠村村民肖红说。
此外,博湖县各乡村科普馆还设有健康体验区、儿童益智区、图书区等。配备了智能体检一体机,让群众可以随时了解掌握自己的肥胖率、体脂率、血压,推广健康理念。
记者走进和硕县曲惠镇老城村科普馆看到,工作人员正向参观者详细讲解科普馆的总体布局和各版块的主题内容。
孔雅洁和徐倩是该镇的两名返乡大学生。“国家为振兴乡村,已经把科普馆建到了老百姓家门口。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发挥自己的最大作用,去帮助村里的其他小朋友学习这些科学知识。”孔雅洁说。
和硕县曲惠镇党委书记刘红山表示,科普馆可以帮助群众拓宽思路、增长见识,引导群众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使农产品高产、稳产、成本低、品质好,实现良性的农业循环。
在巴州,各级各类科技小院、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乃至田间地头成为乡村科普馆的“流动”载体,实现“固定+流动”的平台建设。同时,统筹县市科技馆与乡村科普馆,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建。
同时,巴州以乡村科普馆建设为抓手,围绕特色产业,引进专家学者、乡土专家开展科技培训,培养了一批乡村科技达人和科技致富能手。截至目前,通过乡村科普馆开展科技培训达2200余场次,培训特色种植、畜牧养殖、病虫害防治、无人机操作员等方面的科技带头人和乡土人才1.2万余人。

助力“双减”的推动器
在落实教育“双减”工作中,乡村科普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以来,巴州将乡村科普馆作为青少年科技实训基地,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组织部分学校开展研学游,将物理课、科技课、生物课、劳动技能课等开到乡村科普馆,让乡村科普馆成为助力“双减”的推动器。
在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科普馆,讲解员给孩子们开展了细致的讲解和示范。有“会跳舞的机器人”“人类进化石展示图”“地震仪”等,大家还亲自感受了“VR眼镜”“垃圾分类知识”等科技展示,小朋友们的兴趣非常高涨。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们来对,他们对“地震仪”这样的体验活动更感兴趣。衡水中学尉犁分校高三学生王豪说,他最喜欢来科普馆,“这里面的东西都太神奇了,希望长大以后能够成为一名科学家。”
据悉,该村科普馆建成以来,先后为村里和周边乡镇1000多名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零距离接触科学技术、探索科学奥秘的平台。
“我们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等群体进行资源整合、统一安排,更好满足辖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达西村党委书记古再努尔·买买提说。
巴州将乡村科普馆作为“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载体,在尉犁县阿克苏普乡优化整合示范村科普馆,前来参观的村民络绎不绝。
据了解,因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农牧区,当地科普馆主要以图片、音频、视频、模型、多媒体、互动体验和现场讲解等方式为主,并依托“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增强视听效果,使广大农牧民感受家乡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同时,在趣味性和可操作的科普互动体验中,学会用科学方法应对生产生活难题,普及科学思想和正能量。
巴州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冬玲表示,目前,巴州已建成乡村科普馆117个,实现农牧区全覆盖。乡村科普馆突出展示一村一品地方特色,营造润物无声的科普氛围,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乡村振兴助力。
责任编辑:曹琳哲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