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原理、3D航天模型、动物世界、科幻画、垃圾分类、变形与反射、模拟3D电视放映机、尖端放电、食物金字塔……这些听起来和乡村生活离得很远的科普展板和科普器材,如今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各个乡村陆续建成的科普馆中,已成为农牧民在家门口就能接触到的科普教材。据悉,巴州将建设100个乡村科普馆。
在博湖县本布图镇再格森诺尔村蔬菜种植技术科普馆,该镇新布呼村的十几个村民拿着小本本和手机,边参观边拍摄边记录水培蔬菜的种植技术要点。
村民吐尔逊·艾力说:“这个馆真好,就在家门口,我们有空了就来看,图片也有、文字也有,还可以点开视频看,很容易就弄懂了。上面还有联系电话,有问题随时问。”

▲博湖县乡村科普文化馆开馆,吸引不少群众参观体验。苏健摄
博湖县农广校校长高传光有时间就来科普馆,现场给农民们介绍水培蔬菜技术。他说:“很多村民对渔菜共生系统很感兴趣,这种方式可以在养鱼的同时,培育草莓、白菜、莲花白等,这种新型果蔬种植模式,可以增加一份收入,同时又不破坏农业环境,最终实现良性的农业循环。”
该科普馆还设有农业科技区、健康体验区、儿童益智区、图书角,让乡村科普馆为乡村传播创新文化、普及科学知识提供了新阵地,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帮助村民拓宽思路,增长见识。
据介绍,巴州乡村科普馆建设以县市为单位合理布局,人口大县建3-4个、人口小县建2-3个。目前,巴州首批50家乡村科普馆已开馆投用,配置各类科普器材2683件。乡村科普馆在建设之前,就明确了建馆目的——要突出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功能作用,为提升群众科学素养和文明程度提供智力支持要求。
乡村科普馆开馆急需培养讲解员队伍。巴州科协开办全州首批乡村科普馆讲解员培训班,全州首批56名乡村科普馆讲解员参加培训。目前,巴州规范打造科学认知、安全健康、现代农业等6 大科普版块,250名乡村科技人才担任讲解员。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式宣讲1217场次,受众18.3万人次。
因受众主要集中在农牧区,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科普馆展项的设计以图片、音频、视频、实物、模型、多媒体、互动展项、展品体验和现场解说等视听方式为主,以文字描述为辅,并匹配“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增强视听效果。
建设科普馆的同时,巴州各县市各乡镇均建立科技服务团队,组织州县乡1.07万名科技人员,会同452名“土专家”、“田秀才”进村入户。延伸建设 218个特色林果提质、良种畜禽繁育科普示范基地和98个农家科技小院,有效衔接当地特色产业,推广普及15类137 项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农牧民10万人次。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新疆频道
责任编辑:桑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