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疫情发生以来,自治区科协积极发挥专家资源优势,通过科普新疆微信、抖音等专业化科普平台,将解疑释惑、精准权威的内容传递广大公众,发布疫情防控、地震自救、消防安全等各类应急科普内容1000余条,一些辟谣短视频播放量超过300万人次。
记者从自治区科协获悉,一直以来,自治区科协承担着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任务。围绕疫情防控联动学会、科研院所、企业、高校,发挥其专业优势持续打造《知吗?开门》《小科抖》《科学战疫》《应急科普》《健康在线》《生活启示录》《多样气象》等原创应急科普类科普栏目,发布疫情防控、地震自救、消防安全、网络安全、防范电信诈骗等各类应急科普内容1000余条,鉴于全疆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重点围绕疫情防控进行科普。
自治区科协积极邀请疾控、营养等领域权威专家撰写并发布与防疫和食品安全相关的科普文章,总阅读量超过1万余人次;新疆科协抖音号发布的短视频《做核酸用的脱脂棉吸附大量环氧乙烷,长接触可能致癌?》播放量达到340万人次,转发量超过10万人次,点赞量和收藏量约3.6万人次。
此外,自治区科协精准挖掘、分析群众科普需求,发布新疆医学会制作的《核酸检测不是光捅嗓子眼这么简单》《做到这些,让你顺利的度过静态管理》等40余部疫情防控科普视频,视频累计播放量超1000万人次。在《知识-力量》《科学与生活》两本刊物上开设“科学防疫”、“抗疫一线”等专栏,整理、翻译、发表与防疫相关的权威文章、新闻等共计21篇,大力宣传防疫防护知识,用科学的力量斩断谣言的传播。
同时,自治区科协干部发挥本职工作优势,积极将防疫措施、防疫知识、健康卫生等应急科普音视频和图文资源推送至居民微信群,进一步强化居民疫情防控和身心健康意识。(记者梁乐)
来源:掌上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晚报
责任编辑:桑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