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且末县科协召开2024年工作安排会议。
会议要求,一是认真开展且末县第34届“科技之冬”活动。着眼抓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为目的,围绕“稳粮、优果、强畜、扩蒜、兴特色”战略方针,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我县城乡劳动力的农村实用技术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通过广泛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助力农业产业全面升级、农村事业全面进步、农民素质全面提升,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智慧力量。
二是做好“一带一路 健康新疆”华佗工程项目对接工作。在自治区科协和州科协的大力支持下,“一带一路 健康新疆”华夏院士专家一行,对且末县新建人民医院问诊把脉,最后承诺将且末县人民医院作为华佗工程项目点,今后我们将做好与华佗工程项目办公室的对接工作,积极争取华佗工程项目早日落地见效,切实解决且末县本土医疗人才培养和人才交流的问题。
三是继续争取“院士专家行”活动来且末,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且末科协优势积极争取“院士专家行”活动在且末开展,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切实解决盐碱化治理、畜牧养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加工等技术瓶颈问题。
四是挖掘历史文物独特魅力,让科普+成为文化润疆的主要载体之一。依托箜篌科普教育基地,充分挖掘历史文物的独特魅力,采取科普+文旅等模式,在端午节和古尔邦节开展科普+箜篌的表演活动。让历史发声,让千年箜篌说话,彰显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让各族群众在古典音乐欣赏中滋润心田,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是常态化开展“乡”约科普馆系列活动。乡村科普馆致力于打通农牧民与科普的“最后一公里”,打通农牧民与“文化润疆”的“最后一公里”,让乡村科普馆真正成为农牧民身边的“科技馆”“科技孵化器”和“文化润疆大舞台”。为持续推进且末县10个乡村科普馆的常态化开放,且末县科学技术协会同相关单位制订了2024年度乡村科普馆活动清单,并开展形式多样的“送科技送技术、送信息、送服务”主题科普活动,旨在助力乡村振兴。
六是积极参与巴州科普馆系列直播活动。2024年,紧跟巴州科协工作步伐,扎实开展乡村科普馆系列直播活动,利用新媒体,通过抖音、快手、零距离等平台,让各族群众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到科普知识,进一步拓展科普宣传渠道。
七是科普进校园、助力校园“双减”。发挥科协系统资源优势,有效支持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利用科普大篷车、“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时机,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采取“走出去”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就近分期分批到乡村科普馆和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加强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科普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且末县青少年学生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八是充分发挥乡村科普场馆的作用,使其成为乡村人才培养实训实习基地。结合县域红枣、畜牧等主导产业,充分发挥42个“有机红枣标准化管理科普示范园”和30个“标准化养殖科普示范基地”,实训基地作用,使乡村科普馆成为农牧民群众获得科学技术知识和农村实用技能的重要平台,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九是全面提升科普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大力加强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农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创新升级,强化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社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和科普带头人建设等,持续发挥基层优秀科普集体和个人的示范激励作用,引导激发基层群众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创造性。
会议强调,2024年,围绕县委重点工作,县科协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聚焦聚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科协在政治引领、创新发展、民族团结、社会治理、协商民主、活跃基层中的特殊作用,团结带领各族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和谐安宁、开放融合、天清地朗、民富县强”的美好且末而努力奋斗。”的美好且末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曹琳哲
且末县科协 李洋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