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润大地春意浓,随着气温不断升高,3月28日,乌苏市科协联合市农业农村局一行,深入到八十四户乡巴海村、康家庄子村,实地调研菜农蔬菜大棚,了解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大棚开展技术服务,指导村民做好育苗工作,确保蔬菜“春提早”,让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
近年来,八十四户乡通过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采用穴盘育苗移栽技术与节水高新技术,带领农户走上了板椒种植的增收致富路。八十四户乡共有307座温室大棚、种植蔬菜面积达9400亩,目前大棚正在进行莴笋、辣椒、茄子、芹菜、莲花白等育苗工作,农户们正忙着移栽蔬菜苗,一幅“春色满棚”。
调研中,科协一行人与巴海村蔬菜协会会长王长柱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实地查看、听取讲解、现场交流等方式,认真询问菜农在生产中是否存在困难、销售及收入情况、种植规模、种植品种及长势情况,认真询问绿色有机果蔬的研发、种植、生产、销售及收入等情况。
王长柱讲道:“八十四户乡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乡,近年来,八十四户乡加快推动蔬菜规模化生产和经营,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使“大棚经济”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菜农们“春提早,秋延迟”,可以充分利用一年的时节多种几茬,一年他们可以收2-3茬,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苗子的品质也经过一次次选育优化,存活率、产量高,口感好,百姓喜欢。现在我们开始往拱棚里移栽茄子、笋子、芹菜,辣子,玉米等菜苗,预计5月初就可以上市了。”

技术人员认真听取相关情况介绍,对于存在的困难问题,手把手帮菜农教授种植技术。
孙厚典表示,一是希望菜农们能借助自己苗子品质好、客户多销路广的优势,增加大棚数量、增加种植面积。二是把蔬菜大棚当“企业”干,良心经营,抓好绿色无公害蔬菜标准,让各族群众吃上放心菜。三是逐渐走上规模化机械化的发展道路,实现增效增收,让老百姓靠着大棚,口袋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
下一步,乌苏市科协将继续与相关部门深入交流、协调,加大蔬菜种植技能培训,打造出现代化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增强科学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再迎农业丰收年。
责任编辑:桑格林
乌苏市科协 尼·傲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