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市科协:打通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发布时间:2023-02-20

为努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大篷车基层行”的志愿服务活动品牌,乌苏市科协立足自身优势,积极主动作为,把科技志愿服务作为服务基层科技科普的需求、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抓手,结合实际精心制定2023年“科普大篷车”活动计划,持续建载体、搭平台,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大力推进全域科普工作落地。

一是加强管理,扩大科普大篷车的服务范围。科普大篷车作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的重要科普基础设施,有效地弥补了科普资源匮乏的短板。为了确保科普大篷车活动质量,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切实提高服务能力。组织科普大篷车深入农牧区村队、城镇街道社区、各中小学和各景区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二是创新形式,丰富科普大篷车的服务内容。依托科普大篷车在基层科普工作中快捷、便利的优势,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周、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技工作者日、科技活动周、科技之冬等主题日“科普大篷车基层行”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等形式,组织科技志愿者专家为群众开展义诊和健康知识、食品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应急科普知识等科普大篷车基层志愿服务活动。三是打造乡村流动科普新风尚,优化科普大篷车的科普资源。为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尤其是丰富乡村的科普需求,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做好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开设田间流动科普课堂,常态化组织农技专家走进田间地头,精准对接农民科技需求,面对面讲授科学种养方法,手把手传授现代种养技术,将科普知识送到田间地头,送到老百姓身边,使农牧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科技的魅力,让“科普大篷车基层行”活动成为群众眼中的“朋友”,用暖心服务助推公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升。四是打造科普大篷车”校园行活动。为满足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的求知欲,市科协利用“科普大篷车”的流动性、时效性,深入开展具有科技馆特色的科普活动,弘扬传统文化、科学家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引导青少年学生从小热爱科学、崇尚创新、培植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助推“双减”政策有效落地。

乌苏市科协将持续开展科普大篷车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把科普大篷车打造成为注重参与、体验和互动,能经常性开展科普活动的流动科普设施,促进形成与基层群众科普需求相符合的科普资源配置和供给模式,切实推动我市基层科普工作的开展,有效提升科普大篷车科普服务能力。

责任编辑:桑格林

乌苏市科协 尼·傲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