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下午,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成员、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董景新在新疆老科协秘书长程远的陪同下受邀走进乌市第70中学、第77中学,分别开展了两场精彩绝伦的《火星之旅——从天问一号说起》科普讲座。

董教授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借助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从火星探测历史说起,介绍火星概况、“天问一号”特点以及“天问一号”靠什么导航等内容,为莘莘学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天文科学课。他勉励青年学子好好学习,要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成为具有科学家潜质的群体,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请问有哪位同学知道咱们国家的火星探测器为什么叫‘天问’?”董教授深情的望向乌市第77中学的学生们。“老师,是因为人们向天空寻找答案吗?”乌市第77中学七年级(1)班阿拉法提积极回答道。

“好的,此位同学很有想象力,‘天问’此名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董教授耐心的为同学们解答着疑惑。“有哪位同学知道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所携带的火星车叫什么?为什么这么叫呢?”董教授问乌市第70中学的学生们。“老师,是叫祝融号,源于《山海经》,因为祝融是上古火神。”乌市第70中学高二(4)班朱振祥同学踊跃回答。

授课过程中,董教授与学生们不间断的互动,现场氛围十分热烈,讲课结束后董教授还为回答问题的学生们赠送了有他亲笔签名的清华大学明信片,以此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考入理想学府。乌市第77中学的同学们为董教授系红领巾,赠送鲜花,表达对董教授的欢迎及感谢之情。
此次科普讲座分别在乌市第70中学、第77中学开展,共计970余位师生参加。

新疆老科协秘书长程远表示,“科技人才是我国实现民族振兴、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开展科普教育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夯实科技创新主力军根基建设的重要途径。新疆老科协紧密联络中国老科协,不断吸纳各行各业的老科技工作者,不断壮大队伍,为全疆各族人民提供更多的科普资源”。
责任编辑:张清云
新市区科协 曹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