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这个新品种,咱们的产量就更高了……”近期,在托里县多拉特乡多拉特村塔尔米地里,新疆农业大学教授吾买尔夏提·塔汉正在为农户和学生们讲授塔尔米的种植技术。
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提高托里县本地塔尔米等一系列糜子产品产量等问题,自今年开春以来,新疆农业大学的师生进驻到托里县多拉特乡多拉特村农业生产一线,探索“科技小院”学生培养模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助力托里县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小院”是建立在农村生产一线,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基层科技服务平台,致力于引导农民高效生产,逐步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和农业经营体制变革,探索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引导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推广“科技小院”等培养模式,派驻研究生深入农村开展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工作。
在托里县达尔汗农产品购销农民合作社的塔尔米实验田里,可以看到新疆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技术人员把科技课堂搬到了这里,现场传授做好田间管理的新方法、新技术,这让种植户多种地、种好地、多打粮的信心更足了。
新疆农业大学教授吾买尔夏提·塔汉说:“我们引来了新的品种资源,还有一些推广的品种,通过品种的推广,我们在这里得到更好的产量,还有品质上得到一些提高,为农民的致富服务。我们以后的计划是把这些品种资源驯化成当地的一个品种,提高当地品种的质量和品种的多样性,同时把一些特色的产品搞出来,为托里县的糜子产业发展做服务。”

据了解,新疆农业大学“科技小院”技术人员,在托里县多拉特乡多拉特村已举办科技培训、科技课堂2次,培训种植户70多人,不仅有效解决了农业技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为广大种植户搭建了学技术、强管理、促增收的科技平台,为塔尔米的种植、栽培改良和研发提供技术服务。
托里县达尔汗农产品购销农民合作社经理迪力拜尔·玛合沙提说:“我们合作社今年种植了2700亩地的塔尔米,通过科协我们成功申报了‘科技小院’项目,跟农业大学教授老师学生研究生们学到了不少种植技术,我们通过科学种植,提高塔尔米的产量,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增收致富。”

托里县科协通过“科技小院”项目,引进和培养塔尔米优良资源、推广新品种以及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服务,建设塔尔米试验示范基地,搭建政产研平台,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托里县科协主席杰恩斯·哈布力海说:“托里县科协联合新疆农业大学的老师学生,长期在多拉特村开展工作,从4月份开始在100亩的试验田里种了51个品种,通过品种的筛选,最终选出最适合多拉特村气候的高产的品种,推广到多拉特村,通过‘科技小院’提高咱们老百姓的收入。在乡村振兴方面,为了达到‘一村一品’的要求,塔尔米在多拉特村种植历史比较悠久,销路方面做得也特别好,通过前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规模化。今后,托里县科协将不断扩大种植面积,通过种植塔尔米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责任编辑:桑格林
托里县科协 谢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