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轮台县委、县政府将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纳入轮台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要点,研究制定轮台县“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行动方案,通过建组织、强机制、搭平台、优生态,扎实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各项工作,为我县白杏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一、将“科创中国”平台作为支撑创新的主战场
轮台县紧紧抓住“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的有利契机,按照中国科协有关要求,聚焦主导产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让科技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助力我县社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轮台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1、2022年工作要点》。县政府牵头召开轮台县“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和轮台县“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印发《轮台县“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二是落实《自治区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深化轮台县“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为创建创新型轮台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三是按照中国科协要求提交轮台县白杏产业创新需求精准画像,重点推进轮台县白杏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将“科创中国”平台作为激活创新的加速器
依托“科创中国”供需开放、技术服务和交易平台功能,精准摸排企业遇到的工程技术难题、创新需求、研发合作需求等,做好全国科技专家和县域企业之间的对接,财政先后投入3250万元助力攻关关键技术,加快推动油气开发服务、精细化工、煤电运输、生态环保新能源、纺织服装和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六大产业”链条改造升级。目前,已入驻科创中国平台企业66家、专家人才456人,开展技术路演1场,引进高层次人才11名;成立并在平台成功注册轮台县杏子产业科技专家服务团1个,解决白杏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难题2项。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自治区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通奥检测、凯涟捷2家企业已被自治区列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库中,大德恒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复审通过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天普石油已经成功申报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2022年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7.8亿元,同比增长6.5%;完成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9.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0.11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9%、100.4%、125.7%、82.9%。
三、将“科创中国”平台作为白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接力棒
依托“中国白杏之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金字招牌,借助“科创中国”平台人才优势,组建轮台县杏子产业科技专家服务团,为轮台县现代林果业发展提供了参谋建议、专业咨询、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该服务团为巴州首个服务单项产业的科技专家服务团,汇聚了全国杏子产业的专家12人。其中包括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乌云塔娜,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罗术东,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自治区杏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张大海等。服务团成立以来,围绕全县林果业(杏子)发展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调研、研讨活动2次,向县政府提交一次科研成果和行业发展建议1份;承担参与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装备)的试验示范推广1次;开展相关林果业(杏子)技术培训2次;开展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工作1次;同时积极帮助县、乡、村、杏子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革新工艺技术,提高产业、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目前专家团队正在研发杏花期人工干预提质增效技术体系。
四、将“科创中国”平台作为巩固深化科普宣传的主阵地
轮台县委、县人民政府将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全县“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坚持高站位、高标准推进科普工作,不断丰富形式、注重实效,大力提升“科创中国”平台的使用率、覆盖面,充分利用乡村科普馆、党群活动中心等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持续发挥科普大篷车巡展作用,广泛挖掘动员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技术人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基层科普服务效能,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责任编辑:曹琳哲
轮台县科协 阿依古丽·热木图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