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州科协在巴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充分利用各类科技场馆打通了农牧民与科技创新、科普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各族农牧民身边的“科技馆”、“科技孵化器”和“文化润疆大舞台”。
一、唱响主旋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把乡村科普馆作为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结合学习、宣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及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及时推送习语金句、惠民政策、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内容,让党的好政策家喻户晓,用“正能量”滋润心田。二是建设智慧乡村科普馆,用5G、VR、人工智能等展品,抓住基层群众兴趣点,链入中国数字科技馆、“科普中国”等优势科普资源,引导群众了解和认识前沿科技,身临其境感受现代科技魅力,以科学认知帮助群众明辨是非,引导各族群众崇尚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科学认知能力,自觉抵制和反对极端化。
二、实施科技服务活动提升工程。坚守为民服务宗旨,突出科普惠民,拓展服务深度和广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是推进乡村科普馆“3+N”工作机制落实,制定117个乡村科普馆年度活动订单,并在《巴音郭楞日报》向社会公示,做到在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假日期间全部开放,将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贯穿全年,持续提升农村各族群众科学素质。二是持续抓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助力教育“双减”。与州教育局联合印发《自治州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建立日常工作联系机制,实施“一二三”工程,发挥乡村科普馆助力“双减”的教育服务功能,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全州范围内遴选有科技创新潜力的青少年进行集中培养,并选派到各乡村科普馆开展“小小发明家”讲座。三是联合巴州公安局开展“崇尚科学,抑制极端”科普宣传活动,向广大牧民群众详细讲解反邪教的重要性和社会危害性。四是强化科普信息化建设。开通巴州科协官方抖音号和视频号,推进科普宣传新手段,录制“科普你我他·健康大家谈”健康科普系列节目,邀请国内、州内医疗专家16名,录制康复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肠道疾病、椎间盘等常见病健康科普短视频16部,在117个乡村科普馆滚动播放,并通过抖音、微信平台向各族群众普及健康科普知识。
三、实施科技创新培育工程。巴州科协十分注重体现“让中华文化浸润各族群众的心田,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写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普篇章”这个主题。一是以“小切口”做“大文章”。围绕石油石化、纺织服装、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发展开展“科创中国”路演、产业发展需求精准画像、征集科技经济融合中的“卡脖子”难题,依托乡村科普馆平台扩大聚能效应,用经济发展反哺阵地建设。围绕农牧民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手工艺产业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组织专家进行点对点科技服务。二是举办乡村科普馆农牧民技能培训和技能展示直播活动。制作乡村科普馆宣传短片、乡土人才宣传短片,组织开展技能竞赛、科技创新展示、致富经传授、科普+旅游、亲子科普活动等,与农牧民形成良性互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科普的全过程。三是打造智慧乡村科普馆。基于5G大连接,打造VR数字云展馆,集成3D成像、影音视频植入和全景导图等功能,实现远程视频互动系统、科普资源云上共享,打造“线下”+“线上”融合的传播渠道,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是结合“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技之冬”等品牌科普活动,因地制宜打造“科普+科创”“科普+体验”“科普+旅游”等特色科普活动模式。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功能,做好线下科普,依托科普中国、科普新疆、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平台下载、传播科普资源,开展“云科普”,扩大科普宣传覆盖面,在全社会营造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实施“文化润疆”工程贡献科协力量。
责任编辑:曹琳哲
巴州科协 李洋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