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科技工作者风采|鸡窝羊棚、牛舍马圈——他把科学技术播撒在畜牧一线

发布时间:2024-06-18

他是一名奋战在基层的万千普通畜牧工作者之一,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守护人。他就是塔城地区畜牧科技研究推广中心高级畜牧师周军。

多年来,周军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真情实感诠释责任与奉献,他宣传党的惠民政策,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坚持农牧民利益至上,着力推广畜牧业关键技术,为农牧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作出了应有贡献。

打铁还需自身硬,百炼才能出精钢。周军从事畜牧业科技研究与推广15年,将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贯穿到科技兴牧的全过程。他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参与各类项目26项,入选自治区“马(驴、驼)产业技术体系”特聘专家、天山英才计划第三期(2021—2023年)培养人选、“天山英才”培养计划—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项目(2023—2026年)、基层科技骨干人才、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地区创新型科技人才等。

周军以农牧民增收致富为己任,立志在最好的青春年华为地区畜牧业发展多尽点责,为农牧民群众多做点事。参与推广肉羊经济杂交等技术8项,筛选出适合本地肉羊杂交的最优组合,提高单产3公斤,减小脂尾1公斤,每只羊直接增收200元;同时,缩短生长周期,减轻了草原放牧压力,相关技术成果已得到广泛应用。在马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不断转变农牧民思想、提高农牧民认知,引导建设标准化马场、人工授精站等现代化基础设施,引进优质种公马,加快马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应用子宫角输精等技术14项,有效提高了母马受胎率;通过打好一系列科技组合拳,有效提高了农牧民经济收入。

开展工作,周军始终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几乎每周都在下乡,在额敏也迷里原鸡新资源发掘鉴定过程中,经常在鸡舍里一干就是一天。

在种畜鉴定过程中,为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畜,精准掌握巴什拜羊详细情况,周军和他的团队驱车来到山势陡峭,道路蜿蜒的巴尔鲁克山脚下,背着食物行囊,手脚并用攀爬4个多小时,登上海拔三千多米的巴尔鲁克山顶,再步行十几公里的山路开展鉴定工作。鸡窝羊棚、牛舍马圈留下了他的身影,山涧河流、草场平原留下了他的气息,他的足迹踏遍了塔城这片美丽的土地。

因热爱而选择,因责任而坚守。周军情系“三农”,深爱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更加深爱着这份职业。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兢兢业业,为科技兴牧、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周军说:“今后,我会以高度的使命感和强烈责任心,再接再厉,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提高业务水平,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以群众为中心,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着力推广应用现代关键技术,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


责任编辑:桑格林

塔城地区科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