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钵施然公司),提及52岁的蔡永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大家竞相学习的榜样。30年来,蔡永晖在钵施然公司用青春和汗水,一步步成长、进步、成才,进而挑起技术研发的大梁,现已担任公司技术副总经理、研发总监。

主持召开研发团队会议
多年来,蔡永晖培养了60多人的研发团队,他率队研发的4MZ-3A型采棉机,荣获2020年度中国农机行业产品金奖;4MZ型自走式棉花收获机,荣获工信部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自走式打包采棉机研发与应用”荣获2022年自治区机械电子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为公司荣获专精特新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助了一臂之力。蔡永晖也相继获得“乌苏工匠”“开发建设塔城奖”等诸多荣誉,今年被塔城地区评为“最美科技工作者”。
把工作当事业干
多年来,采棉机国产化是我国棉花种植全程机械化的短板和弱项,采棉机市场更是长年被外资品牌所垄断,不仅价格高,还缺少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采棉机国产化势在必行。
2009年,蔡永晖带领研发团队来到了新疆,开始从事采棉机、播种机等农机产品的设计研发。作为项目带头人,他一到新疆就深入乡村,了解棉花种植和采棉机技术及应用发展情况,倾听用户的声音,积极组织研发人员一起讨论,确定产品技术路线,为采棉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蔡永晖主导研发的钵施然单头牵引采棉机在乌苏市头台乡试采成功,宣告钵施然公司正式进入采棉机领域。2012年,公司指定他来带头研发三行箱式采棉机,他带领研发同事们进入艰辛的设计工作中。经过近半年努力,10月完成了钵施然公司第一台三行采棉机样机的试制,并在乌苏市四棵树农场首采成功,钵施然公司取得自走采棉机技术突破。
2013年,钵施然“4MZ-3A自走棉花收获机”成功通过了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在之后的几年里,蔡永晖率领研发同事不停出现在采摘现场,不断听取用户建议,不断测试改进,采棉机产品在一代又一代不停创新,“红机子”(钵施然三行采棉机)已经成为广大棉农和采棉机手的首选。截至2022年底,已经有2700台钵施然采棉机活跃在新疆的田间地头,采棉机保有量国产第一。
敢于担当勇挑重担
蔡永晖是一位敢于担当的人,更是一位勇挑重担的人。2019年,因中亚地区棉花采收机械化的需要,蔡永晖带领研发团队和市场部门一起对中亚地区的棉花种植及采收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不同的种植与管理模式对产品无论从设计理念还是品质上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研发团队对三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机关键技术进行再探讨
经一年奋战,同年,四行可调行距棉花收获机在中亚某国首采成功并得到了当地用户的好评。经积极努力和适应性创新,2022年底,采棉机实现海外销售近30台,走稳了迈出国门的第一步。
农机产品季节性很强,蔡永晖深知时间耽误不得,对设计工作的热情让他们忘记了时间,他和同事们开始了忙忙碌碌的设计、论证、优化、再设计的研发工作,从草稿纸上的一张张草图到电脑上的完整图纸,从纷繁的零部件方案到有条理的整机明细,经历了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苦战,第一台也是国内第一台三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机研发成功,并在当年的下地测试取得成功。目前总保有量600台左右,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
勤于学习善于创新
在实际工作中,蔡永晖是一位勤于学习善于创新的人,他特别注重向“民间高手”学习。2014年的一天,蔡永晖到一个用户那里开展售后服务时,发现采棉机手竟然把发动机进风空滤前面加装了一根很粗的软管,进风口移到了驾驶室前面,他赶紧向驾驶员请教。“你们设计的发动机进风位置处在采棉机后部,那里工作起来会很脏,移到前面后,吸入的是相对干净的空气,这样空滤就不用经常清理了。”采棉机手说。
蔡永晖大喜过望,再三向采棉机手致谢后,赶紧找了另外一台机器测试了一下,效果真的很明显,于是,蔡永晖马上修改了设计方案并将该方案应用在了所有的采棉机中,空滤进气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时至今日,他说起这件事,神情中仍然充满了感激之情。

在关键零部件采摘头生产线指导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蔡永晖先后获得塔城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自治区机械电子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还被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理事会聘为副理事长。目前,他已取得授权专利82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项,第一发明人专利26项。
多年来,蔡永晖作为研发团队带头人,还对现有产品采取了一系列技术革新,手动变速箱改进为电液控变速箱,手动挡改为自动挡采棉;变输棉风路的曲折风道为直吹风形式,实现了采棉机不堵棉;变发动机散热风扇只能单向吸风为可换向的电液控发动机散热风扇,实现了吸风口由手动清理到自动清理零的突破,树起了一道道国产采棉机的技术标杆……
“作为一名多年奋战在农机战线的科技工作者,研发的脚步不会停歇,我和我的研发团队一直在路上,会用更加优质便捷经济的产品,为‘三农’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蔡永晖说。
责任编辑:桑格林
塔城地区科协 谢雪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