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科协:刘钧天——把初心写在田间地头

发布时间:2024-05-30

在塔城地区乌苏市的广袤农田里,每当棉花盛开的季节,总能看到一个身影忙碌在田间地头,那就是刘钧天,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用他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

刘钧天2017年加入到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多年来一直从事采棉机研发工作,主要研发采棉机行走系统、采摘系统及打包系统。

刘钧天在工作中

2023年正值棉花采摘的关键时期,一台采棉机在田间工作时突发故障,机器的停滞意味着棉花的损失和农民的焦急。刘钧天毫不犹豫跳进机器,细心检查每一个零件,每一个线路。高温天气下,汗水混合着灰尘附着在脸上,但他丝毫不在意,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恢复机器的运转。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故障终于被排除了。当采棉机再次启动,看着棉花被顺利采摘进机器时,刘钧天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微笑。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棉农的秋收工作也得到了保障。

刘钧天在驾驶室检查电路系统

这只是多年来刘钧天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在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刘钧天是研发部的副总工程师,肩负着研发新型采棉机的重任,每一台采棉机的性能提升,都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品质。因此,刘钧天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不断提高采棉机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在刘钧天的带领下,团队成功研发出了4MZD-6A / 6B /6C /6D型自走式圆捆打包采棉机,实现了棉花采收与打包卸棉一体化,大大提高了采摘效率和质量,每小时采摘亩数可达26-32亩,采净率达95%以上,含杂率小于80%。同时实现关键技术和主要部件国产化,大大降低了成本,对新疆棉花全程机械化和农业机械信息化、智能化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这一创新不仅为农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新疆的棉花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刘钧天说:“乌苏市这片富饶的土地,给了自己成长的机会,见证了辛勤的付出和汗水,也为自己带来成功的喜悦,更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所在。也深知,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要牢记科技创新在推动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时刻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勇攀高峰。”

刘钧天在检查采摘头座管和摘锭

多年来,刘钧天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服务农民、奉献社会的动人篇章。至目前,刘钧天共取得相关专利47项,第一发明人42项,实质审查中6项。然而,对于刘钧天来说,这些成绩只是他科研路上的一个起点。他深知,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为农民们创造更多的福祉。因此,他始终保持着对科研的热情和执着,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有信心为新疆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自己更大的力量。


责任编辑:桑格林

塔城地区科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