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科协推荐的西北油田3项技术成果上榜

发布时间:2023-03-17

近日由巴州科协推荐,西北油田申报的“超深井多级分段完井技术与工具研发”“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学降粘技术”“多方位缝洞靶向酸压关键液体材料”3项技术成果成功入选2022年“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这是石油石化行业领域内上榜最多的单位,也是西北油田首次获得此项殊荣。

“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由中国科协设立,2022年经过院士、专家初评、终评遴选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绿色低碳、产业基础6大领域150项技术成果,每个领域评选技术成果25项。中国科协自2020年设立了“科创中国”系列榜单,面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聚焦“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推介出一批具有产业先导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的关键核心技术。

此次获奖的项目均是代表本领域前沿技术水平、具有产业先导意义、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技术成果。面对深地工程,西北石油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肩负起打造深地技术原创策源地的使命,攻关了“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学降粘技术”“多方位缝洞靶向酸压关键液体材料”,在全国先进材料领域中占据2项;攻关了“超深井多级分段完井技术与工具研发”技术成果,在全国装备制造领域中占据1项。

入榜项目:超深井多级分段完井技术与工具研发

入榜领域:先导技术榜-装备制造领域

该项目针对塔里木盆地超深高温高压断控型油气藏埋深8000m、温度170℃、压力80MPa、储集体间分隔性强、岩石破碎,多级分段完井工具性能不足的难题,突破工具性能极限,支撑了一井多靶高效动用,实现油气产量大幅提高,并规模化应用。研发了180℃/85MPa长胶筒扩张式裸眼封隔器,创新恒低压坐封结构,实现高温高压井段间高质量封隔;研发了70天自动降解的耐酸可溶裸眼封隔器,解决了工具回收困难的关键难题;研发了耐酸可溶球,耐酸4小时的同时,实现8小时自动溶解。所研发工具性能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授权发明专利11项。

入榜项目: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学降粘技术

入榜领域:先导技术榜-先进材料领域

该项目主要解决了常规浅层稠油地层降粘方式不适应的超深稠油降粘问题。塔河稠油埋藏深度达7000m,原油粘度最高1.0×107mPa•s /50℃,地面呈沥青状;与此同时,储层地层水含盐量2.2×105mg/L,H2S含量1.0×104mg/m3。针对“两超两高”超稠油油藏开展化学降粘是世界级难题。针对低含水超稠油,发明了新型油溶性降粘剂,降粘率提升5倍;针对高含水超稠油,发明了高抗盐水溶性降粘剂,粘度由60×104mPa•s乳化降粘至500mPa•s以下,整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入榜项目:多方位缝洞靶向酸压关键液体材料

入榜领域:先导技术榜-先进材料领域

该项目针对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高效酸压技术中存在的“卡脖子”难题,突破了酸压关键液体材料的耐温承压极限,实现了多方位缝洞体的靶向酸压沟通,支撑了顺北“深地一号”储层高效勘探与效益开发。技术团队研发了耐温180℃深穿透高粘缓速酸体系,实现了远端靶点的酸压改造;研发了140℃复合渗透酸体系,实现了井周靶点的酸压改造;研发了耐温160℃高强度清洁暂堵剂,实现了侧向靶点的酸压改造;创新了耐温180℃一体化压裂液体系,解决了沙漠环境压裂液连续混配的关键技术难题。授权发明专利13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巴州科协继续依托“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发挥组织优势,坚持任务带动、问题驱动,通过重点任务搭平台、建组织、聚人才,在科技需求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汇聚等方面服务好企业发展,推动合作成果转化落地。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度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自治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曹琳哲

巴州科协 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