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积极推动科技小院多元主体融合发展,有力拓宽农牧民致富渠道

发布时间:2023-07-04

近期,和田地区以聚焦乡村产业为抓手,以推动科技小院融合发展为重点,多渠道拓宽农牧民致富渠道,地区科协党组书记高度重视,结合和田本地特色优势,再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鼓励科技小院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助农发展,切实把科技小院转化为服务和田地区农业建设的强大动力。

“甜瓜科技小院”: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发挥科普示范引领效应,不断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培养农村经济发展“领头雁”,实现农业科技与“三农”需求零距离对接、零费用培训,努力实现“建立一个小院、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通过科技小院这个平台,让入驻的专家团队为农民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科技服务。专家们深入芦笋种植田间地头,扎扎实实因地制宜,不断探索栽培技术,就地开展科普和技术服务,推广芦笋的标准化种植管理方法,手把手向广大农户传授芦笋种植、采收技术,解决种植户在实际种植芦笋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帮助农户增产增收。建立多层级的系统培训服务体系在进行科技创新的同时,还针对不同主体开展灵活多样的针对性培训,构建了乡-村-户一体的培训网络。在乡镇,面向乡镇技术骨干和村干部开展科技大讲堂5期,促进乡镇技术员与师生相互交流和学习;在村域,综合开展冬季农闲时间培训、常规培训6期,利用科技长廊、科技胡同开展自学培训9期,利用科技小车、科技广播进行流动培训3期;面对农户,利用田间学校进行展示、培训7期,提高了学员的科技素质,发挥了其在科技推广中的先锋作用。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增强农户对科技小院的信任和支持。同时利用驻村优势,组织参与多项文化活动、组建舞蹈队、开办农牧民夜校、开展“厨艺大赛”、举办“六一”联欢会和中秋联谊会,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等,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尊老爱幼村风的形成,也推动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

“芦笋科技小院”:主要结合当地实际从事设施蔬菜及温室环境调控方面研究,受特殊的沙漠温室土壤环境,水环境,光温环境影响,芦笋品质高,冬笋市场供不应求,自2022年和田地区正式成立芦笋科技小院以来,聚焦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大显身手,正在成为助推农业加快发展的新引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人才培养引进的新平台,不断为促进当地农民科学素质提升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当地群众生产就业及增收致富作出更大的努力。

和田地区“肉兔科技小院”:由塔里木大学共派驻学生1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生17人,老师1人)进行了4.5个月的实践活动。肉兔科技小院的全体学生通过入驻肉兔养殖企业和养殖农户方式进行生产实践和科技服务,与肉兔养殖场养殖一线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密切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关系,提高了学生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认识到了科技小院是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手,是践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重要平台。科技小院通过搭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引导专业学位研究生自找苦吃,通过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方式,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同学们表示,和田地区是肉兔养殖规模最大的地区,通过肉兔科技小院平台,一定要为肉兔产业的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博斯坦苜蓿科技小院

和田地区“博斯坦苜蓿科技小院”: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通过多年的研究及经验,在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和田地区开展紫花苜蓿种植,通过种植品种选择、栽培及水肥农艺措施优化、收获加工技术集成等方面,从土壤生态环境方面,揭示了为什么种苜蓿,种植苜蓿的生态改良效果等问题,通过新疆天物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平台形成高海拔沙区专业苜蓿肥料产品1个;从种植效果方面,明确了怎么种,如何种好的问题,显著降低了苜蓿种植成本、提高生产性能,节本增效。整体的工作开展为改善当地饲草极度短缺现状,改善土壤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依靠科技和改革双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于“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博斯坦苜蓿科技小院通过科技小院的建设,践行了党中央的报告和工作精神,在专家和技术人员带领下,把农业专业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知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扎根边疆的新一代屯垦戍边人。

下一步和田地区科协将大力推进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校地合作人才培养等,为加快推进和田地区科技创新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曹琳哲

和田地区科协 冯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