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实现种源自主可控和种业科技自立自强重要指示的深刻内涵,认真发挥科技兴农、质量兴农作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4月26日,喀什地区科协党组书记王天雨赴疏勒县现代蔬菜产业园、疏勒县冬小麦高产栽培示范种植点调研。疏勒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图尔荪江·吾舒尔、科协主席马占学、科技局党组书记张娜、巴合齐乡党委书记孙伟参加调研。
调研组一行实地查看了疏勒县现代蔬菜产业园内外部结构和周边环境,先后考察了产业园荷兰智能玻璃温室、产业园蔬菜种植管理点,以及疏勒县冬小麦高产栽培示范种植点,详细了解了各点位的生产运营、周边环境配套、人员资金配置等情况。

位于疏勒县巴合齐乡1村的现代蔬菜产业园,是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占地面积4711亩,分为东、西两区,西区占地面积4092亩,总投资10.6亿,现已建成7万平方米荷兰智能温室、1000座日光温室、6480平方米育苗中心和35400平方米双膜育苗棚及15栋等农业设施,东区占地面积619亩,计划投资6.8亿元,主要建有“综合办公区、农副产品交易区、仓储物流区、农副产品加工区”等,现已建成标准厂房2栋,生产线6条。
在该产业园荷兰智能玻璃温室考察时,调研组一行了解到温室总面积为63298平方米,种植国内番茄1平米产量高达35公斤,主要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水肥灌溉系统、锅炉加热系统、幕布系统、电力及中控系统、屋面清洗系统、悬挂种植槽、椰糠无土栽培、循环系统,可精准灌溉,冬天有效对温室加温,有效控制进入温室内的光照,降低能耗,控制温室内的温湿度,降低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山东水发高管张伟元边走边向王天雨一行介绍道:“该玻璃温室也称之为半封闭温室,主要由各式传感器、数据记录器、控制策略计算机软件组成,具有高可控性、高均匀环境条件、低通风率,内部正压、高效节能的特性,是目前全球高端玻璃温室的代表。”
在该产业园蔬菜种植管理点走访参观时,王天雨在从巴合齐乡党委书记孙伟口中得知,该点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蔬菜种植管理点模式,”巴合齐乡37户农户在该点承包了40座日光温室,主要种植越冬番茄,品种为荷兰进口品种普罗旺斯。
王天雨指出:“山东水发采取‘减免部分承包费用、全程技术指导、订单销售’等方式,统一品种、统一供苗、统一管理,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组织带动、农户主动发展设施蔬菜种植体系,是值得推广的,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发挥好科普阵地的带动作用,持续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技术推广,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据疏勒县县委常委图尔荪江·吾舒尔讲述得知,该产业园作为疏勒县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园区建成后形成了完整的农业科技综合服务中心、高效蔬菜生产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区、冷链仓储物流区、商贸展销区、科普示范区、就业培训基地、校企合作实验基地等为一体的“一心五区两基地”八个功能区,直接带动疏勒县20万亩蔬菜种植,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工人6000人次。
在听到该产业园有效解决周边地区的蔬菜供给问题,推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带动农民科学开展农业生产,实现周边群众高质量就业的介绍后,王天雨说道:“山东水发将产业放到农村,让低收入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实现就业,且通过种植番茄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了乡村振兴发展,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生态惠民的致富之路。”
随后,王天雨一行驱车来到疏勒县冬小麦高产栽培示范种植点,据了解该点位于巴合齐乡3村2组,总面积2000亩,品种为新冬20号,通过大力推广滴灌节水技术,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引进种子包衣或播前药剂拌种技术,冬前化学除草等措施,及严格的田间管理措施,该点预计亩产量高达600余公斤,扎实做好了“六稳”“六保”工作,实现了稳粮增收,走出了一条“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
责任编辑:桑格林
喀什地区科协 潘祺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