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面前的两个箜篌一个是单排弦、一个是双排弦,形状也不一样,哪一个弹奏音乐更好听呢?”在且末县琼库勒乡欧吐拉艾日克村科普馆里,学生们正在积极向老师提问,科普馆也充满了学生们对中国传统乐器的好奇与学习的热情。在其他乡村科普馆里,也出现着同样的场景,这正是巴州发挥乡村科普馆多元化阵地作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打造乡村科普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室,以农村文化建设助推科普宣传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巴州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探索打造乡村科普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室,进一步拓展乡村科普馆活动功能,拓宽优质科普资源供给渠道,增强科普活动吸引力,实现“科普+文化”有机融合,使乡村科普馆不断焕发新活力。
据了解,巴州八县一市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充分了解群众意愿,将打造15个乡村科普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室,并根据农牧民、学生等不同群体需求,邀请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学校教师进行书法、国画、剪纸、茶艺、舞龙舞狮等10余个项目的授课,每周利用半天时间免费对外开放。工作室打造完成后,能够有效满足各族群众文化需求,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科学知识,增强科学素养。
下一步,巴州科协将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为契机,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广泛争取各类资源,加大对各县市的支持力度,帮助顺利完成工作室打造工作,使乡村科普馆发挥更大更积极作用,为巴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有益贡献。
责任编辑:曹琳哲
巴州科协 胡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