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主阵地。如何把科学普及嵌入、融入、植入到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持续加大力度面向社区群众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质,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抵制愚昧、文明生活的良好氛围,厚植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公民科学素质基础,是当前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科协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将科普元素嵌入、融入、植入到社区治理工作全过程,打造有形科普服务阵地。
集中财力办大事,扎实推进社区科普服务阵地建设。结合社区“六点半课堂”,科普资源助力“双减”工作;利用“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专项资金200多万元,重点打造了14个以VR科普体验、科技展示、科普培训、国学教育、科普图书为主要内容的社区青少年科普体验室;先后创建社区科普大学144所,发放奖补资金近100万元;在乌鲁木齐市科协挂牌成立了新疆老年科技大学乌鲁木齐分校,并在市辖3个社区开办了老年科技大学社区教学点;推动“科普中国”嵌入街道、社区各类综合服务平台,不断实现科普资源与社区各类资源互融互补,打通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在自治区科协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社区建立了93块电子科普画廊、32块电子触控屏。同时,在沙依巴克区的6个社区开展了以“五有”(有组织、有人员、有阵地、有经费、有活动)为重点的全域科普试点工作,探索“党建+科普+”的科普服务模式。
强化科技志愿服务平台和队伍建设,打造“智惠行动”品牌。一是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乌鲁木齐市科协突出抓好科普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在制定实施《乌鲁木齐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25年)》中,将“科普中国”资源嵌入街道、社区各类综合服务平台,在社区科普大学、老年科技大学、“六点半课堂”等活动中用好科普资源、时时传播科普信息。二是依托老科协、学会组织、基层科协“三长”、科普大篷车、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农村“乡土人才”、科普教育基地、企业科协等,组建成立了“科普大篷车”志愿服务小分队、老科协科普专家报告团、慧光科技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乌鲁木齐爱尔眼科科技志愿服务队、老兵公益科技志愿服务分队、陆海空航模科技志愿服务分队等多支科技志愿者队伍,并纳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体系,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开展主题科普服务活动。聚焦“乌鲁木齐市科普活动月”“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科技之冬”等重点活动和关键节点,在社区集中组织开展科普宣讲、新冠疫情防控、科学普及去极端化、义诊送服务、无神论宣讲等科普服务活动。积极组织全市青少年前往社区科普体验室开展教育活动,通过VR、AR现代科技手段,学习地震逃生、火灾自救、交通安全等科普知识,增强了科普的互动性、参与性、主动性,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兴趣爱好。在水磨沟区旭东社区、天山区幸福花园社区、沙依巴克区扬子江路社区等,探索打造“居家服务+康养+科普”为一体的社区养老中心,依托科普专家团、营养师协会、预防医学会等专家,助力老年人健康科普养生。让科普惠及民生,持续扩大科普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
责任编辑:桑格林
乌鲁木齐市科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