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科学会联合体技术服务团 深入田间地头 扎实做好技术服务

发布时间:2023-05-29

5月以来,南北疆各地连续发生极端低温天气,覆盖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都不同程度受灾,为详细了解风灾冷害发生情况,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支撑作用,科学做好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保障粮食产能提升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连日来,新疆农科学会联合体主席、新疆农学会理事长高培香带领新疆农学会、作物学会、棉花学会、植保学会、微生物学会、原子能学会、期刊编辑学会等30余名专家组成的新疆农科学会联合体技术服务团,先后在库尔勒、尉犁、沙湾、玛纳斯、奇台、库车、巴楚、岳普湖、墨玉等19个县市开展调研和技术指导146场次,集智聚力为我区农业稳产增收做好服务。

全面发力,助力粮食丰产丰收

在温泉县、额敏县、哈巴河县等地,粮食作物技术服务组详细了解玉米受低温冷害情况,与当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等深入交流探讨,按照“强化指导服务、突出重点区域、坚持因地施策”的思路,从水肥、中耕等方面分区域、分情况提出玉米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方案,切实减轻气象灾害损失和影响,同时就强化良种良法配套、集成组装标准化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等开展培训。在奇台县、玛纳斯县、泽普县、墨玉县等地,专家组仔细查看小麦长势,因时因势因域提出小麦“一喷三防”、叶面肥喷施、水肥协同等技术措施,通过现场会上、发放技术明白册等方式,详细为种植大户、农民群众等讲解用肥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及关键要点,群众仔细听、认真记,针对自己遇到的困惑和难题不时向专家请教,现场一派火热。

精准施策,确保棉花稳产增产

在塔城地区沙湾市,棉花技术服务组先后来到农科金岳农机农民合作社、双泉农民合作社、聚力机采棉专业合作社和春旺种植农民合作社,通过实地查看、现场交流,详细了解沙湾市棉花产业发展状况及近期灾害影响程度,着重对主推品种选择、棉籽深加工利用、栽培管理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并深入田间地头,仔细查看棉花长势,对及时做好当前灾后棉田管理,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与种植大户、棉农开展深入细致地指导,对棉花品种布局、地力不均、残膜回收等影响棉花优质高产的诸多问题现场答疑解惑。在巴州库尔勒市、尉犁县、轮台县等棉花主产区,新疆农学会副理事长赵德提·阿不都哈德尔、新疆棉花学会理事长阿里甫·艾尔西率棉花技术服务组,聚焦科学提出棉花减灾补救技术措施、促进棉花高产稳产,开展产业调研和技术指导,专家组突出力量集聚,强化现有水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组装配套,及时编制发布棉花生产精准技术方案建议,重点对棉花苗期生育特点、管理主要技术措施及适时中耕、化控等方面进行细致讲解和指导,并从全产业链角度论证提出棉花防灾减灾技术支撑体系方案,进一步支撑保障自治区棉花产业健康发展和安全供给。

点面结合,促进果蔬提质增效

在阿克苏市、疏勒县、伽师县、麦盖提县、皮山县等地,果蔬技术服务组根据各地红枣、苹果、核桃等特色林果和蔬菜当前生长阶段标准化管理措施需求,坚持科技讲堂与田间技术指导相结合、农民需求与现场互动交流相结合、现场操作与专家讲解相结合,在村委会、田间地头、果园等不同场所,对当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和实操培训,同时技术服务组专家还通过驻点、蹲点的方式,着力打造以标准化栽培管理为重点的果蔬示范基地,助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管理方式和技术集成模式,发挥示范基地聚集效应和示范引领作用,为促进南疆果蔬产业提质增效贡献力量。

下一步,新疆农科学会联合体将持续锚定农业强区建设目标,聚焦粮油、棉花、果蔬等产业集群建设需求,紧紧依托各学会科技专家力量,进一步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全面开展新疆小麦、玉米、棉花等产业调研,系统梳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科学提出解决对策和措施,为我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服务和支撑。

供稿:新疆农学会

责任编辑:刘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