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互联网协会举办“百会万人下基层-科技助力 乡村振兴”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4

4月-11月,新疆互联网协会组织开展“百会万人下基层”活动。会员单位积极响应,充分发挥单位优势、人才优势,聚焦基层技术应用和服务能力,‌整合多方资源‌,形成科技赋能基层的长效机制,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七月的吐鲁番地区,夏日热浪还未褪去,葡萄地里已是一派农忙景象——正值种植管护的关键期,鄯善县附近的农场里,种植户买买提・依明正在和一旁的农业技术人员学习如何用一部手机和云平台就解决种植养护全流程的问题。“这样点一下就可以了吗?平常地里啥情况都能从手机上看见了是吧?”技术员小杨为买买提大爷耐心地讲解着,远程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无人机喷药……这些曾被视为遥不可及的“黑科技”,如今已成吐鲁番鄯善县农业生产中的“标配”。据悉,依托这个农业云平台,当地不少农户真的实现了“足不出户管田地”:往日里即便顶着40℃高温也要下地忙活的农活,如今躺在家里动动手指就能轻松搞定。

像这样“靠网种地”的新鲜事,正是借助中国电信5G+赋能,打造的“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作为葡农的“数字管家”,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构建起了集采集、监测、共享、分析、预警、决策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大脑,彻底破解了鄯善县涉农数据分散、业务协同困难的局面,让吐鲁番的田野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也为吐鲁番地区农业种植科技化提供了强大动力。

鄯善县的总种植面积为47万亩,主要种植葡萄、哈密瓜等传统作物。之前,该村以传统的人工种植方式为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信息化程度、智能化程度普遍较低。为彻底贯彻乡村治理现代化,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保障粮食稳产增产,中国电信创新打造由水肥一体化、虫情测报、土壤墒情监测、气象站、农业物联、产品溯源、天空地观测一体化等系统组成的“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

走进田间,看不见的“科技网”正在守护葡萄生长。埋设在土壤中的物联网传感器化身“隐形卫士”,24小时捕捉墒情、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关键数据,精度达到厘米级;5G网络搭建起高速信息通道,让无人机巡检效率提升3倍,原本需要3人一天完成的地块巡查,如今1台设备两小时就能搞定,病虫害识别准确率超95%;智能水肥一体机则根据作物生长阶段,精准调配氮磷钾比例,比传统灌溉节水30%以上。

“点击任意地块,就能看到它的‘成长档案’,包括历史施肥记录、病虫害防治情况,甚至能追溯到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中国电信新疆吐鲁番分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在鄯善县农业农村局的指挥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上,“农业生产一张图”动态展示着全县18万亩葡萄园的生长态势。从5月抽梢期到7月膨大期,不同长势等级的葡萄种植面积变化曲线清晰可辨,各乡镇的种植占比、产量预测等数据实时更新。这个“智慧大脑”不仅能为全县葡农提供精准决策建议,还推动了优质果率大幅提升。

中国电信数字化赋能不止于种植端。在销售环节,平台整合的市场数据帮助葡农避开盲目生产,“无核白”“马奶子”等特色品种通过区块链溯源技术打响品牌,葡农借助这些数字化管理工具,实现提质增产,打造特色葡萄品牌。

当一串串带着数字印记的葡萄从吐鲁番的戈壁滩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时,这场葡萄园里的变革,是中国电信深耕千万数字乡村的一个缩影。守望未来,当更多“葡萄管家”式的智慧方案落地生根时,新疆互联网协会必将继续以网络为基、以数据为翼,让数智之光照亮更多田野阡陌,让科技兴农的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最终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生长出更多属于中国农业的新希望、新辉煌。

责任编辑:苏比努尔·吐尔地

新疆互联网协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