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新模式探索”高端学术沙龙在和田召开

发布时间:2025-06-23

近日,“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新模式探索”高端学术沙龙在新疆和田召开,旨在通过学术报告、圆桌会议、现场考察等多种形式开展跨界学术交流。

该沙龙由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指导,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局等主办,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承办,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学会等单位协办。

沙龙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冯起,国务院参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长卢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原所长雷加强研究员作主旨报告。三位专家分别介绍中国科学院荒漠化防治工作、“三北”工程、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的工作进展成果,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我国荒漠化防治的科技图景。

沙龙围绕“风沙智慧诊断与治沙智能决策”“沙漠咸水利用与治沙新模式”“生态光伏与高质量治沙”三个议题,邀请9名专家和企业代表作专题报告。

沙龙围绕“沙漠边缘效应与锁边工程”“防沙治沙的新材料、新技术”开展两场圆桌会议,10名专家、行业部门领导、企业代表参加讨论,深入探讨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的新模式、新技术。

参会人员一同前往策勒县、于田县现场考察。在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深入了解策勒站在沙临城下的危急时刻建站历史,以及四十余年来一代代策勒站人接续努力,在科技创新、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科学知识普及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

参会人员专程拜访“治沙卫士”李鹏,聆听李鹏扎根防沙治沙第一线,向当地群众传授防风治沙、改良土壤、种植红枣技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艰辛历程。

在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专家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在阗东防沙治沙示范区,于田县因地制宜采取“梯田式”治沙模式,实现工程固沙与植物固沙的有机结合。专家们见证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瞩目成果。

同时,新疆生地所李生宇研究员和吕振涛博士受邀在墨玉县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200名职高学生和加汗巴格乡中学的150名初中生作了以“对话风沙”和“从湖泊到沙漠一场人类与自然的博弈”为主题的科普讲座。

此次沙龙举办期间,恰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颁发的“全球土地退化与荒漠化防治成功业绩奖”30周年,该沙龙也被纳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全球活动。与会专家在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举行了主题签名活动,共同纪念新疆生地所策勒站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两项大奖30周年,回顾我国荒漠化防治事业的辉煌历程。

此次沙龙的举办,为推进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也为全球荒漠化防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桑格林

新疆地理学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