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老科协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与乡村振兴衔接”调研

发布时间:2022-08-02

7月5日-16日,新疆老科协联合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生地所、自治区农办、自治区科协专家组成调研组,由自治区人大第十、十一届常委会副主任、副书记、自治区科协名誉主席、新疆老科协会长张国梁带队赴和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博州、伊犁州5地州9县市33个乡镇、村及企业(合作社)开展调研活动。

调研组选择农业村、半农半牧村、牧业村,进村入户调研。先后走访多家乡镇、村企业(合作社)和特色种养殖基地,考察产业运营情况;考察村容村貌和居民住宅,了解美丽村庄建设情况;察看旅游设施和民宿,了解乡镇、村旅游业发展情况;进入64户脱贫家庭,与各族村民交流,详细询问农牧民收入情况;调研组在考察村召开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五个方面较全面了解考察点的工作进展。在各考察点,调研组领导和专家与当地干部群众针对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把脉、建言献策。

据调查,9个县市均成立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组长”制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和任务分工方案,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落实,高位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乡镇、村细化分解任务,制定相应的对标工作方案,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序推动。各县市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健全,制定防返贫和帮扶实施方案,实施“月排查、月研判、月联动”措施,充分发挥县乡村“三支队伍”、村级“五位一体”干部作用和“网格化”管理作用,保障消除返贫风险。

在和田地区于田县、策勒县调研时,调研组对两县工作

给予高度评价:乡村振兴工作力度大、脱贫成果巩固得好。并提出:产业振兴首先要做好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深入研究产业的优化提升,为一、二产融合发展创造条件;大力发展种植业,充分利用本地光热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发展特色种植业;加强农牧民技术培训;加大力度发展光伏发电产业。

在喀什地区莎车县、叶城县调研时,调研组认为:两县的乡村振兴工作特点是“力度大、巩固好、典型亮”;县委、县政府发展主导产业思路明晰,巩固脱贫成效显著,农牧民增收快。同时指出:两县人口多,贫困户基数大,乡村振兴任务重,难度大;要强化产业振兴规划工作,加快村级振兴规划的制定进程;要着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坚持做好社会稳定综合治理工作。

在阿克苏市和温宿县调研时,调研组充分肯定两县市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并表示:阿克苏市城市变化大、绿化面积大、城区水域大、龙头企业多、文化设施多、教育资源多,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温宿县坚持示范引领带动,克孜勒镇乌克铁热克村在振兴思路、旅游业发展、文化振兴、村庄建设等方面展示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调研组提出:要持续加大产业振兴、村庄建设、文化振兴力度,加快发展庭院经济,坚持规划引领和示范引领,加快村级振兴规划的制定工作。

在博乐市调研时,调研组表示,博乐市城区变大、楼房变高、原野变绿、环境变优。博乐市以畜牧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带动畜牧业发展,吸纳当地农牧民就业;定吉格村做大做强小微产业园,带动脱贫户就业;沙枣泉村实施人才振兴措施有实效,吸引18名大学生返村就业,其中三名进入村两委班子,提高了两委班子学历水平。调研组指出:博乐市要坚持规划先行,加快村庄规划的制定工作;进一步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在伊犁州霍城县、察布查尔县调研时,调研组对两县的工作均给予高度评价: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乡村建设日新月异,群众生活显著改善,巩固脱贫基础夯实,乡村振兴成效显著。调研组提出:要坚持规划先行,深入研究自治区发布的乡村振兴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好发展计划,明确各年度目标任务;要做大产业,认真研究产业发展,重点做好本地特色产业;要以本土文化为背景,提升乡村道路、庭院经济、特色民宿的自然环境,打造民族风情园、历史古城镇等具有新疆特色的旅游集聚地,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引导,保持卫生整洁。

此次调研,调研组深入基层,面对面与村民交谈,与当地文旅、发改、农业、财政、人事、统计等多部门座谈,为促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意见建议。

供稿:新疆老科协

责任编辑:刘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