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新疆地理学会召开了中国科协“中国-阿拉伯联盟荒漠化防治技术合作与交流”项目研讨会,理事长雷加强研究员主持研讨会。自治区科协学会部部长艾斯克尔∙台外库力、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穆桂金研究员、王永东正高级工程师、国际合作处副处长王猛、新疆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院长张峰教授、新疆地理学会秘书长李生宇正高级工程师和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学会部主任米尼热∙加帕尔、业务主管李莉参加了会议。
会上,雷加强带领大家学习了2023年6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积极参与全球荒漠化环境治理,重点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引领各国开展政策对话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沙尘灾害天气。

研讨会现场
雷加强阐述,目前全球荒漠化面积占陆地面积1/4,危及110多个国家、10亿多人口,年经济损失超420亿美元,荒漠化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最严峻的社会经济问题,尤其在干旱地区。并就该国际项目背景与合作意义、工作目标与预期成果、主要进展与工作成效和合作计划与交流重点与参会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工作部署。专家们就该项目造就的荒漠化防治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方案,走出的生态与生计、治沙与治穷高度融合的中国道路、摸索的中国荒漠化防治的管理体系机制——“双轨制”给予了高度的评估,同时就荒漠化国际论坛的工作推进纷纷建言献策,为进一步加强非官方民间组织的相互交流,促进荒漠化治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做出科学家们应有的贡献。
艾斯克尔·台外库力就科协对该项目的立项意义也做了重点说明,他对新疆地理学会的各位专家们在荒漠化防治领域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指出荒漠化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科协也将继续大力支持该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共同为荒漠化治理贡献力量。

研讨会现场
对于未来的工作,雷加强表示,新疆地理学会将在中国科协、自治区科协的支持下,借助“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荒漠化联盟企业家伙伴计划、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泛非绿色长城研究中心、干旱区防沙治沙与沙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中碳森林等已有支撑,通过平台搭建、技术对接、举办论坛、会议培训等方式,重点推进中国-阿拉伯联盟荒漠化防治经验交流与产品展示、中国-阿拉伯联盟荒漠化防治大数据信息平台搭建和中国-阿拉伯联盟荒漠化防治技术培训与能力建设方面的工作部署,尤其以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为主要合作国别,组织开展技术合作、经验交流、产品展示等活动,带动企业相互“走起来”,促进民间交流“动起来”,创新“一带一路”荒漠化防治“民间模式”,充实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绿色合作与生态共建。
雷加强还提到,新疆地理学会将秉持开放、包容、共享的原则,以国际视野和前瞻性思维,不断深化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荒漠化防治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供稿:新疆地理学会
责任编辑:刘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