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普杂志社:闻令而动 同心抗疫

发布时间:2022-11-26

疫情在哪里,党员干部就要战斗在哪里。10月以来,自治区各单位的下沉干部迅速投入乌鲁木齐市疫情防控工作。送药送菜、清运垃圾、做环境消杀、疏导群众情绪……他们奔波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尽心竭力解决群众困难诉求,在战疫一线砥砺初心使命。

新疆科普杂志社积极响应乌鲁木齐市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动员会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科协党组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第一时间向全体干部职工发出倡议,动员下沉社区参与属地疫情防控工作,目前共4名干部参加志愿服务工作。

认真负责的“保洁员”

11月9日,忙碌过后的魏倩刚趴在桌子上准备眯一会儿,手机不停来信息的振动和铃声把她吓得一激灵,赶紧点开手机微信群。

魏倩是新疆科普杂志社的财务人员,她下沉至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新泉街的一处隔离点,主要负责隔离点内的卫生保洁工作。她在工作中非常认真,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完成每一天的工作任务,为集中隔离点启动创造了干净整洁的环境条件。

“四楼的两位姐姐特别好,每天打扫卫生间和洗漱间,卫生很干净!让我们大家用起来舒心多了!” “谢谢下沉管理我们的干部,他们很辛苦,态度特别暖心有耐心,谢谢你们。”

不知从何时起,她把手机铃声调到最大,生怕错过隔离人员的任何一个电话和信息,看见微信群里大家的表扬,魏倩眼睛禁不住有些湿润。

负重逆行的“消杀员”

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阵阵白雾携着消毒水的气味弥漫开来。穿着防护服、佩戴防护面罩、身背消杀设备的努尔夏提·阿布都热西提正在对自己所服务的楼栋进行消杀。

努尔夏提·阿布都热西提是新疆科普杂志社的一名党员干部,也是一名下沉至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湖源巷西社区的抗疫一线工作人员。楼道消杀和垃圾清运以及宣传防疫知识是他的日常,其中背着消毒桶每天两次爬楼消杀是他最重要的工作。


穿上防护服、背上20公斤重的消毒桶,每天早晨9点钟开始,他从1楼爬到6楼,从6楼走到1楼,为四个单元楼道环境进行消杀,不放过楼道任何一个角落,一趟下来浑身是汗、手臂酸软,紧接着挨家挨户收垃圾,再运送到小区垃圾站。 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居民群众一句句真挚的“感谢”、“辛苦了”,让他心里无比温暖。“能成为无数个大白中的一员是我的荣幸,作为党员,我要用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为早日实现复工复产奉献力量。”努尔夏提·阿布都热西提说。

“小小”的物资保供员

“东家的菜没有收到,西家的水果没有拿上,都是我现在的工作,虽然辛苦一点,但看到居民对我工作提出的表扬和认可,我觉得的我正在做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工作。”

买合布孜木·艾合买提是新疆科普杂志社的一名编辑,目前下沉至天山区团结路街道领馆南社区,主要负责物资保供工作。她每天早晨吃完早饭,更换防护服下楼与院内超市衔接登记居民所需品。从上午10点左右开始联系各个楼的志愿者来接蔬菜包等生活必需品,并督促及时配送到位,12点左右将送到小区门口的药品,进行消杀和登记,安排配送员送至居民家里。这些是她下沉后每天都要重复做的工作。“小小”的她已经成为了领馆南社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这个大群体的一部分了。

大白中“女汉子”

苏比努尔·吐尔地是新疆科普杂志社近两年培养发展的青年党员干部,本轮疫情她第二次穿上防护服成为乌鲁木齐成千上万个“大白”之一。这次,她被分配到了炉院街社区,和社区工作人员连同陆续到岗的十几位志愿者成为战友,踏上了没有硝烟的战场。

从志愿服务工作起,志愿者微信工作群此起彼伏的响声便成为了她每天独特的叫醒方式,每天早晨9点准时到达小组“根据地”,穿戴好防护服,开始一天的工作。她主要负责协助核酸采集、发放物资等工作,为了精准防控,她对于所负责楼栋每一户的情况了如指掌,核酸采样前一一核对信息,录入采集码零失误,成为了“扫码专干”,配送物资时,便化身为大白中的“女汉子”,将居民期盼的生活物资送到了每个人手上,赢得了广大居民的喜爱

同心战疫,微光如炬

新疆科普杂志社党员干部职工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与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并肩作战,当好与病毒赛跑的“流调员”、楼道环境的“消杀员”、居民物资保障的“送菜员”、群众情绪的“疏导员”、抗原试剂的“分发员”、防疫政策的“宣传员”等等,为社区防疫尽绵薄之力。他们用实际行动、用坚韧的意志共同织牢织密社区疫情“防护网”,在防疫一线奋力书写科协人的责任和担当。

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看真章。面对疫情,无数基层干部职工挺身而出,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是他们在背后默默守护,是他们用信念与坚守构筑疫情防控坚强堡垒,守候万家灯火。向这些防疫工作者致敬。

责任编辑:桑格林 审核:亚森·加帕尔

新疆科普杂志社 努尔夏提·阿布都热西提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