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中国地理学会干旱区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成功在线举办。中国地理学会干旱区分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分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曦主持开幕式,中国地理学会副秘书长王岱,自治区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鸣分别致辞。
本次年会以“智慧城市建设与干旱区资源环境变化”为主题,由中国地理学会干旱区分会和自治区科协、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联合主办,新疆自然资源学会、中科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丝绸之路创新发展研究院等单位承办。

王岱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地理学会干旱区分会在区域地理研究上有独特优势,是中国地理学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成立近30年来,在中国干旱区地理和中亚西亚非洲干旱区地理研究的交流方面搭建了学科发展共享平台。中国地理学会作为世界一流协会和中国特色一流协会建设的探索者,我们将不断完善科研、教学机构,与科技社团双轮驱动机制,努力为我国地理科学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李鸣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地理学会干旱区分会学术年会,在相关学科领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力。我国西部是干旱和生态环境最为敏感的区域,本次会议主题“智慧城市建设与干旱区资源环境变化”非常契合西部现状,我们亟待通过对相关学科的深入研究,厘清未来的发展思路。希望通过中国地理学会干旱区分会,进一步加强新疆各学会与中国地理学会等全国学会的交流,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干旱区的发展,提供一个思想碰撞的舞台。

年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秦大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肖文交,国际亚欧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方创琳,国际亚欧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教授何大明做大会特邀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刘晓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兰海、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副所长姚俊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艾里西尔·库尔班、山西师范大学教授张仲伍、新疆农业大学教授刘志有、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研究员张瑞波和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魏伟等12位专家学者先后以“冰冻圈科学”、“天山深部结构与地质演化”、“新时代新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与格局探讨”、“跨境水资源利益共享科学调控与保障机制(理论方法体系构建及应用)”、“树轮木质素甲氧基稳定氢同位素气候意义”、“中天山降雪触发雪崩机制及其模型预警”、“新疆气候暖湿化及影响研究”、“基于遥感数据的干旱区尾闾湖泊水域面积变化及水源贡献分析”、“新疆绿洲城市规模效应研究”、“新疆农牧交错区土地生态脆弱性研究”、“伊犁-巴尔喀什湖流域树木生长对积雪的响应及降雪重建研究”为题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年会主题共设立3个分会场,与会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作了40余场次学术报告,其中特邀报告4个,主题报告9个,研究生报告近30个。报告人都是来自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春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大学、西北大学、天津大学、塔里木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宁夏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地理所、西北院、云南大学等22家科研和高校单位的一线科研工作者。
来自全国各地地理院校及研究院所的530余名代表在线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桑格林 审核:赵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