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的重要时期,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张玉卓发表了《科技工作者要为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章》的重要文章。文章以“两个要”对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面对“卡脖子”问题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当好排头兵;各级科协组织要充分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发展搭平台、建桥梁,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求。以“三个回答”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级科协组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围绕干什么:深入基层指导农业生产,传授农业技术和操作经验;怎么干:利用新媒体加强技术交流互动,多渠道帮助解决农业生产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各类科学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活动,把科普和农技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科技志愿服务搭建平台架起桥梁;抓手和切入点:加强农村科普组织建设,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提升科技小院科普服务能力三方面的问题作了回答。
2021年以来,新疆科协团结和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成效显著。目前,已组织自治区学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深入南疆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电商培训、安全用药科普宣传、义诊等活动141场次,覆盖21万余人次。组织53家学会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25次,惠及地州县市乡村29个,服务群众8000余人次。
构建创新发展平台,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一是开展科创试点。已拨付经费450万元,推进巴州“科创中国”试点及疏勒县、温宿县、托克逊县、昭苏县、乌鲁木齐县、尉犁县6个县和民丰县安迪尔乡的延伸试点工作。已征集14个产业项目,组建9个专家服务团围绕试点产业需求和技术难题开展“揭榜挂帅”。二是建设科创平台。“科创中国·新疆中心”平台已有348个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及333位专家登录入驻,发布科技成果和需求信息362条。三是搭建咨询平台。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后,及时发布《关于开展自治区“十大产业”“卡脖子”问题和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征集工作的通知》,征集问题榜单,更好地组织院士专家和各学会科技工作者开展“揭榜挂帅”。同时,积极参与筹划建设“十大产业”创新研究院。四是创建科技小院。成功申报10家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已拨付补贴经费50万元用于科技小院创建工作的巩固提升。引导科技人员深入一线服务“三农”、在产业实践中解决生产实际技术问题,加快促进农业稳产高效、绿色发展,提高科学技术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服务乡村人才振兴。一是建强科技人才队伍。在完成新疆科技工作者状况与需求调查,进一步加强15个院士工作站、院士服务站建设,推选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遴选5名科技领军人才,评选20名新疆青年科技奖、2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托举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0名。二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结合“乐享科学”农技服务到身边活动,开展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已完成120个乡镇、329个村、822场次、36668人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联合南疆10个脱贫县科协,组织各类农业专家、农村致富能手等在喀什地区4个县、和田地区5个县及克州1个县,共10个县开展内容涉及种植、养殖、加工等产业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解决当地农业产业发展难题或技术服务。同时,以专家讲座、现场指导、技能培训等方式,推动科技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加大科普力度,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提升南疆四地州全民科学素质,重点做好《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编审工作。已完成104期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的编译、审核工作,以及向各地州县市发放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三种语言的《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各52期。以科普带动乡村文化发展,推动科普力量重心下移,充分利用科普大屏、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等科普设施,将优质农村种养殖技术方面的科普文化送达农民,不断提升农民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质,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结合“访惠聚”驻村工作,直接参与乡村振兴实践。投入726万元,积极深入新疆南疆基层开展“访惠聚”驻村和第一书记工作。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21场次,开展巡诊问诊80余人次。围绕“访惠聚”驻村工作,在民丰县安迪尔乡开展技术培训39场,受益群众2815人次。组织甜瓜种植专家开展技术指导,今年种植甜瓜8000亩,一亩地最高卖到4000元。支持洛浦县第一书记驻村点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养殖尼雅黑鸡3.52万只,平均每户直接增收1890元。帮助当地成立6个养牛合作社,覆盖598户贫困户。
2022年,新疆科协将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自治区党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结合自治区实际,学习借鉴科技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兰考模式”,重点从六个方面扎实推进新疆的科技小院创建工作、农技协组织建设工作以及科技志愿服务工作。
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一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好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科普惠农服务站等作用,围绕科技培训、农技服务、就业指导、农村科普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引导优质科技资源向基层集聚。二是持续推动区、地科协制作科普图书、科普折页、科普挂图等科普资源,利用科协信息网络、新兴媒体开展乡村振兴政策和相关知识宣传。组织编印全民科学素质培训教育“口袋书”500万册,面向五类人群,发物到基层,实现进农村、进家庭、进校园。三是推动“科普中国”“双语科普视频”在基层的落地,大力推进科协科普信息化网络建设,丰富涉农科普内容,更有效发挥科普大篷车的“科普轻骑兵”作用,以“普及新知识、推广新技术、倡导新生活”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健康文明生活”、“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宣传教育,提升广大群众,特别是各族农民的科学素质,把科学知识转化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加强科技志愿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全疆已注册2.98万名科技志愿者和1590个科技志愿服务组织作用,以筹建“新疆科技志愿服务协会”的新举措,创新科技志愿服务管理新的治理模式。支持经费60万元,强化协会牵头抓总,规范科技志愿服务平台注册管理,利用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平台,积极团结和组织已注册志愿者和科技志愿服务组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贴近生产生活、契合群众需求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重点抓好当前以“科技之冬”为载体的科技志愿服务,启动今冬明春“科技之冬”培训活动,提供80万元资金,组织40个专家服务团下乡开展各类科技志愿服务。
夯实基层农技协组织建设。发挥新疆农技协联合会第四届理事会的作用,一是加强基层农技协组织建设和优化体系运行,结合地州县市的主导产业发展实际,创新开展“自治区农技协联合会县市分会/协会”的搭建工作。全面清理和规范发展现有基层农技协组织,发挥自治区农技协联合会组织优势,带动和培育各类基层农技协发展壮大。二是明确农技协的任务和作用。要充分认识农技协作为科协的一支重要科普力量,在农牧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特别是在提高农牧民科学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要加强农技协组织建设。县(市)科协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积极引导农村科普带头人、致富能手参与或组建专业技术协会。同时,因地制宜,走多元创办的路子,依托企业、合作社创办农技协组织,形成“农技协+企业+合作社+支部+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不断壮大农技协组织队伍。四是要加大对农技协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力度。科协作为联系农技协的群团组织,在组织农民学习、应用创新的科学技术、推进农业化、产业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级科协帮助协会建立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协会党的建设,增强农技协的凝聚力。五是要加强县乡级科技服务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由专家、农村实用人才为骨干的科技服务队伍,以农技协为依托,定期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手把手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把农技协办成提高农牧民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学校”。
持续抓好科技小院创建。把农技协和“科技小院”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切实提高边远少数民族群体科学素质和科技实用技能水平,服务乡村振兴。2022年拟新申报创建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20家。一是围绕各地州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按照“推广一项技术、发展一项产业、建好一个协会”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大力发展精品果业、绿色蔬菜、特色经作、现代养殖、休闲农业、加工物流等农业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一批特色“科技小院”。二是围绕种植、养殖、加工、农村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以“科技小院”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和骨干为重点,整合科协各渠道培训资源,分类型、分层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者队伍。三是统筹发挥科协自身优势和力量,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协调组织各高校、科研院所的涉农专家,组建科普志愿者队伍,深入基层一线,为群众提供产业规划、技术指导、技能培训、行业分析等服务。
服务自治区主导产业发展。一是围绕“稳粮、优棉、强果、兴畜、促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做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确保粮食安全等工作目标,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行动。二是紧盯自治区“十四五”重点发展产业规划,围绕“十大产业”中的林果、农副产品加工、馕、葡萄酒、旅游等,特别是棉花、农业信息化、草业、肉牛等重点产业发展,不断加大课题申报和组织专家开展应用研究和推广服务力度,切实推动解决“卡脖子”产业技术难题。三是及时与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院、动物科学院、农科院园艺所、经作所、综合试验场、畜科院相关研究所持续沟通联系,进一步充实专家服务团队,做好科协专家库建设工作。
做好乡村帮扶试点工作。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科创中国@新疆”工作与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结合,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体现科协特点、科普元素。动员科技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特色人才培训、特色产业技术服务等帮扶活动,推动解决乡村振兴科技难题。重点抓好安迪尔乡开西木库勒村和阜康市九运街镇五运中心村两个村的帮扶试点工作。
责任编辑:桑格林 审核:赵卫军
新疆科协农技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