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京举行 王光强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个人奖

发布时间:2024-03-19

3月17日,第十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产学研界一线的千余名代表参会。大会以“产学研聚焦:新动能 新模式 新产业”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及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全国工商联等“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界1000余代表出席大会。

19C99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两院院士路甬祥发表书面致辞。他说,产学研合作是立足中国国情,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他希望产学研界抢抓机遇,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卢鹏起代表相关部门致辞。

万钢主席在致辞中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创新策源、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成为现代和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产学研各界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万钢指出,产学研各界要勇当科学规律的发现者,技术发明的创造者,创业创新的开拓者和创新理念的实践者。充分发挥产学研各类创新主体的优势,围绕战略方向、前沿导向、市场导向的基础研究领域,加强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的创新策源能力,构建长期而稳定的支持机制,以研发布局带动产业布局,以科技创新成果重塑产业技术体系。

孙尧副部长围绕高校人才培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以及高校企业深度合作等发表了讲话。他说,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要让更多的大学书记、校长带队走进企业,与企业家、董事长、总经理加强创新合作,让更多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带队走进学校甚至走进高校的实验室去实际感受参观了解。他强调,企业是应用场景,也是人才需求之地,要推动高校和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尤其是主要领导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良好氛围,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徐晓兰副部长从体系建设、企业培育、成果转化三个方面介绍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取得的积极进展。她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下一步将重点持续完善产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体系建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研究制定推进科技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强化部际协同、部省联动,加强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等社团组织的交流,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新型工业化共同努力。

卢鹏起副局长指出,知识产权作为保护或激励创新的基本制度,既为创新赋权,又为创新赋能,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重要纽带,更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他强调,产学研合作是提升科技创新效能、推动专利转化应用的重要方式,专利转化应用专项行动部署了梳理盘活高校院所存量专利,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等四项重点任务。这都与产学研合作密不可分,我们应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推动存量专利盘活工作并加速产业化,做优增量和提升专利质量,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共同建设一批创新联合体,培育深化一批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协同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布局专利链,促进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华为集团财经首席数据科学家段戎等产学研界代表做了精彩演讲,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166D3

大会隆重表彰了2023年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新疆科协党组书记王光强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个人奖,并增补为第三届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大会还发布了一批新的产学研合作创新试点单位,支持建立了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出了一批2023年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好案例、好平台。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介绍,此次获奖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项目成果,其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100%。奖项以表彰在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及个人等先进典型,引导各类创新主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社会担当,营造健康创新生态。

据悉,会议同期还举办了千校万企协同创新推进会、产学研创新成果与产业技术需求发布会、首届工业绿色产品与绿色设计协同创新专题会。


责任编辑:张清云 审核: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