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为纪念“6.17”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汇聚社会各界共识,深化对荒漠化治理知识的理解,携手共建美好地球家园,新疆地理学会与自治区科协携手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在乌鲁木齐市第54中学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凝视撒哈拉之眼”的科普教育活动,来自该校的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卓博士做的基于非洲毛里塔尼亚科学考察活动“凝视撒哈拉之眼”的科普报告,全面而系统地向大家介绍了“撒哈拉之眼”这一地质奇观及其科研进展。陈卓不仅为大家详细描述了这一奇观的形成过程,还深入剖析了其形成假说,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话题,他生动有趣地引入了亚特兰蒂斯的神话传说,同时运用视频介绍、互动问答以及思考讨论等多种生动形式,引发了学生们对荒漠环境研究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好奇心,现场氛围热烈而积极。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聆听,并与陈卓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对荒漠生态提出了诸如“生活在沙漠中的动物如何摄取水分?”以及“在沙漠中如何辨别沙丘质地以便快速奔跑?”等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此次活动不仅在学生心中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更为他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和认识世界。
与此同时,乌鲁木齐市第54中学的张瑾老师对此次科普活动给予了肯定。她期待此类活动能够常态化开展,以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与实践。她认为,此类科普活动的举办,旨在深化学生们对科学的热情与兴趣,并促进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全面认知与深切关注,让学生们能够从小根植科学理论,树立远大理想,以期在未来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出积极的力量。

活动现场
供稿:新疆地理学会
责任编辑:刘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