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新疆“乌-昌-石”大气污染环境防治研讨暨工作交流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由新疆电机工程学会主办,新疆大学西北能源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石河子大学、喀什大学协办。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朱海涌、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科技数字化部主任赵明君、新疆电机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王涌出席研讨会并致辞。研讨会由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张林鍹主持。
本次会议旨在深化落实《“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加快“乌-昌-石”区域的能源结构转型,形成“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治理方案,全力推动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取得实质性突破,切实改善“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

会上,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张林鍹代表新疆大学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由衷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关心支持新疆大学发展的与会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他简要介绍了新疆大学近年来的发展现状以及新疆大学重点打造环境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取得的成绩,提出“积极推进‘乌-昌-石’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现‘乌-昌-石’地区生态环境友好转型”的方向,并表示新疆大学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力争新疆大学环境学科与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更大成绩。
朱海涌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是落实当前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针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有效行动,并强调要坚决打好污染攻坚战,努力把燃煤型污染、粉尘型污染降到最低。
王涌在致辞中表示,大气污染是当前全国面临的严峻挑战,做好“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推动绿色生态发展的具体举措,期待环境领域的各位行业专家学者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积极为自治区环境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他表示新疆电机工程学会作为自治区科技团体,愿为社会各界搭建高层次交流互动平台,为支持我区大气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开展对大气污染来源及其变化趋势分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电力科学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贡献力量。
赵明君表示,国家电网肩负着推动全国能源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责任。电力看环保,是国网一直以来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作为新疆电机工程学会的理事长单位,国网新疆电力公司一直以来以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电力为基础,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助力实现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新疆贡献力量。他同时鼓励全区电力科技工作者要在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和管理实践等方面深入展开科研工作,为做好“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李佳欣在电力看环保暨“乌-昌-石”地区大气污染环境防治场景路演环节,为与会专家展示了“乌-昌-石”地区大气污染实时监控云系统,并就污染原因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
生态环境部环评中心首席专家陈爱忠作题为《碳排放的现状、预测与规划》的报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新民作题为《电力数据在大气污染治理监管中的应用》的报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楠副教授作题为《我国典型区域大气污染特征及管控效果评估》的报告、新疆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彭龙副教授作题为《“乌-昌-石”大气污染研究现状及其科学防治建议》的报告、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卢浩教授作题为《“乌-昌-石”大气污染背景下新疆能源转型关键技术研究》的报告、香港科技大学环境学部姚腾博士作题为《大气污染防控技术思路分析》的报告。
在报告中,陈爱忠教授展示了近十年以来全国各地二氧化碳的排放现状,他指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新疆地区尤为明显。因此,针对新疆地区,尤其是“乌-昌-石”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是亟需的。在“双碳”计划的推动下,加大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推动高效减排和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乌-昌-石”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问题终将缓解。
张新民研究员的报告指出,依托电力大数据,通过用电信息采集数据服用,建立排污企业用电数据分析模型,构建排污企业区域用电分析、行业用电趋势分析、生产活跃度等多维检测指标体系,加强生态环境数据和电力数据融合研究,探索企业排污检测、环境违法查处、异常用电监督等方面的非现场监管执法应用,推进环境保护数字化、智能化。
李楠副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全国及新疆地区空气污染现状,臭氧浓度依旧呈现高位震荡,PM2.5超标天数显著下降,但臭氧超标天数显著增加。报告还分析了电动车对台湾空气质量的潜在影响。
彭龙副教授指出“乌-昌-石”地区重污染程度十分严峻,并提出“乌-昌-石”大气污染问题攻关专项,提出总的研究技术路线。
卢浩教授的报告指出了“乌-昌-石”地区大气污染严重,并针对问题进行了实施路径的分析,包括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路径分析、能源结构转型路径分析、交通电气化氢能化路径分析。他指出,在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下,新疆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是目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鼓励政策和清洁利用方面着重推进煤电和清洁能源的耦合,鼓励交通氢能化、电气化发展,从根源上降低新疆“乌-昌-石”区域交通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此外,卢浩教授还具体介绍了燃煤发电技术、多能互补技术以及“CCUS”技术。卢浩教授从路径分析到技术的提出为“乌-昌-石”大气污染研究提出了一条具体可实现的路径。
姚腾博士在报告中指出了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整体思路,建立减排措施效果反评估、大气污染数据整合与分析应用、减排情景分析与方案制定、污染物削减措施循环系统,构建平台集成与防控指挥、构建物联网污染源四级非现场监管体系。报告还对防空流程与算法支撑进行了详细地介绍。
与会专家和代表从自身实际工作情况出发,分享了区域大气环境科研方面的成功经验,剖析了存在的问题短板,交流了未来发展思路。青年科学家代表积极分享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
报告会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数字科技化部副主任常喜强主持专家技术交流会。与会者在研讨会的基础上确立研究方案和实施方案,围绕会议主题进行讨论,并确立“乌-昌-石”大气污染环境防治研究课题,拟定“乌-昌-石”大气污染环境防治重大科技专项。

来自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评中心、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新疆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石河子大学、喀什大学、新疆工程学院、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40余位业内专家、科研高校参会研讨。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区大气污染防治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加强交流、分享成果、促进合作、共享资源的平台,有助于提升对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的科学认知,为学会间、科研高校、行业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凝聚科技合力、优培养秀大气污染防治人才提供了更开阔的视野和思路,通过解读当前技术需求、探讨前沿技术、分享成功案例,为推动我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建设“美丽中国”和“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提供了关键科技支撑。
供稿:新疆电机工程学会 庄馨
责任编辑:刘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