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正文
2024年追光行动—新疆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举办
发布时间:2024-11-13

2024年11月5-7日,由自治区科协主办的2024年新疆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在乌鲁木齐市、伊犁州伊宁县、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霍城县等10余所学校开展。

2024年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由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上海青少年科学社、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新疆陆海空模型运动协会等单位的6位科普专家围绕科教助力乡村振兴,为新疆的中小学生带来了18场不同科创领域的科普报告及科技实践活动。

1CD80

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中国核潜艇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的女儿黄峻,在报告会上,用朴实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和真切的情感讲述了父亲黄旭华的成长经历和科研报国的往昔故事。她的讲述生动诠释了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一字一语,满含深情;一言一行,彰显榜样的力量。会场处处激荡着掌声,科学家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也引发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

“黄旭华院士的故事让我内心深受触动,他怀揣报国之心,把一生献给科学研究,他的刻苦钻研、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乌鲁木齐市第76中学迎宾路校区九年级学生马若涵说。

情景化互动教学的方式,能让孩子们在任务驱动下持续深入探索,不断提升他们的科学调查能力和观察实践能力。影响火箭飞行距离的因素有哪些?阻力和汽车能效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机器人的基本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带着诸多问题,在科普老师们的指导下,孩子们在实践过程中,与老师积极交流并独立思考。

“实验过程非常有趣,虽然还没有开始上物理课,但我觉得我已经爱上了这门学科。”伊宁县第二中学的学生艾拜依说道。

在“探究影响火箭飞行距离的因素有哪些?”主题活动中,学生相互协作、分享知识和经验。不同小组探索不同的影响因素,有的探究火箭的重量,有的探究有无尾翼,有的探究箭身的材料,通过模拟火箭飞行形成实验,比较不同条件对飞行距离的影响。在任务驱动下,孩子们持续深入探索,让自己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实践能力在一次次互动中得到强化。

科技实践活动作为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不仅为乡村的孩子们带来科学知识,还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科学实践活动,通过亲自动手参与,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树立学生科技强国、自立自强的远大志向。

“乡村孩子们平时的实验课很少,对科学技术的认识都是靠文字和图像,咱们的活动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体验到中国科技的发展!”前来参加培训的和田市肖尔巴格乡阿依丁库勒村村委会委员约尔克孜·阿卜杜艾尼在参与完《航天模型—天巡者飞机制作》科技实践活动后激动地说道。

当科学热情被点燃,对科学的好奇心便会源源不断地产生,而青少年心中那颗科学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来自伊宁县第二中学的教师刘俊梅表示实践活动效果很好,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又提升了同学们对课程的兴趣。他说:“这次实践活动也让我受到很大启发,今后我们的教学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真正做到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去探索、创新、求真。”

加强对乡村基层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支持,是实现教育公平、推动乡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生态体系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我区部分地区依然面临科教资源匮乏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教育的作用,让乡村青少年也能享受到优质的科学教育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旨在通过整合资源,瞄准乡村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短板,协同社会力量,以“走出去”的方式为乡村地区青少年提供科教资源和科普活动服务,推动乡村地区科学教育切实落地。

下一步,新疆科协科普活动中心将多维度整合资源,引导和协同社会力量共同开展乡村科学教育工作,不仅关注短期活动的成效,更致力于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深入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充分利用国内优质科普资源,组织实施“百名院士 千名科学家 万名科技教育工作者上讲台活动”走进乡村学校,大力推动科普活动融入乡村基础教育,科学精神融入乡村课堂教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具有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曹琳哲

科普活动中心 井晓亮 供稿


  • 新疆科协微信

  • 新疆科协抖音

  • 科技馆微信

  • 科普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