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学术 >> 科技英才 >> 正文
凡人英雄
发布时间:2020-04-02

按语:为展现驰援湖北防疫一线新疆医务工作者的风采,宣传他们在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中的感人事迹,新疆科协开展了“驰援故事”新疆科普作家与援鄂医护人员结对子采写活动,组织新疆科普作家协会20名作家与防疫一线医护人员进行了一对一联系交流,带去新疆科协和科普作家对驰援防疫一线新疆科技工作者的问候,采写他们的战疫故事,并邀请新疆优秀诵读家对部分作品进行了音频节目录制。活动得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西部》杂志社、《新疆日报》副刊部和喜马拉雅《慢慢说新疆》的支持协办。


作者:陈莉(新疆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演播:慢慢的河流

采写对象:刘浩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2020年的春节,因为一场疫情,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我们“享受”了有生以来最长的春节假期,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关注疫情实时数据,我们对一些医学词汇——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隔离治疗、方舱医院等从陌生到熟悉。在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中,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群体,在这场跟死神赛跑的战斗中,他们被称为“最美的逆行者”。

认识刘浩之前,我对传染病的认知极为有限。毕竟记忆中最近一次大规模爆发的传染病是在17年前了。17年来,我们每一个人平安地生活着,谁都不曾料到,17年后的今天,健康会成为奢侈品……

刘浩是个很朴实的人,自2002年从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一附院传染科工作。这一次,他是新疆第一批驰援武汉医疗队的成员。他告诉我,来之前他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也不多,但想到自己是传染病专科医生,在武汉的用处会更大一些。

在武汉的工作难度高、强度大,但让刘浩感到欣慰的是,病人很信任他们。他说他在最艰苦的条件下感受到了最美好的医患关系。比如,按照规定,病房每天需要开窗通风。医生查房前要先敲门,病人听到敲门声会赶紧关上窗户,以免在门开的一刹那,风把病毒吹到医生那里。因为这场疫情,有些病人几乎全家罹难。当病人孤零零的待在医院时,心理会极度脆弱,医护人员在常规的工作之外,还要主动跟病人聊天,关心安慰病人,让他们重树生活信心,早日康复出院。刘浩关注到这样一对母子病人,他俩相依为命,先后住进医院,彼此互相牵挂。于是,刘浩每次查房时,都会主动地为住在不同病房的母子互相报平安,让他们放宽心。还有一位老太太,得知刘医生来自新疆后,紧紧地握着他的手,不停地表示感谢,这些都成为他跟疫情战斗的不懈动力!

面对疫情,刘浩对卫生防疫和医学生培养等问题不断深入思考。他说以前也做过防疫演练,但跟实战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是要把短板找出来、补上去。今后自己给医学生上课时,要结合这次疫情,讲出“医者仁心”的真正内涵,要引导学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刘浩先后参加过SARS的救治和青海玉树地震救援工作,算得上是一个老资格的传染科医生了。尽管如此,初到武汉时,正值武汉疫情吃紧,面对每日不断新增的确诊病例、无床收治的病人、超负荷的工作量、对疫情的担忧,让这个老资格的医生感到了无助。但是,当看到国家调集了那么多支医疗队伍来支援武汉,看到像钟南山、李兰娟这样的医学前辈们毫无畏惧地冲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看到一起工作的武汉同仁们顽强的坚守,看到危重病人从死亡边缘被抢救回来时,他不断调整自己,振作精神,一丝不苟、竭尽全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交谈中,刘浩医生说得最多的是感谢:他感谢妻子和儿子理解支持他,他们是他心底最温暖的港湾。他感谢自己工作的医院为他和同事们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他为自己的战友点赞,他说因为身着防护服,浑身被汗水浸透,护目镜上常常是水汽蒸腾雾气蒙蒙。在这种情形下,戴着两层手套的护士们,为了减少给病人打针的痛苦,常常会乘着汗水流过护目镜将雾气冲开的一瞬间,找准位置一针到位。言语中充满了对护士的钦佩、自豪之情。他还为每天接送他们上下班的班车师傅点赞,一个普通的武汉人在疫情封城期间,主动为他们服务……

有人说,善良应该是医生的第一要务。因为善良的医生才能够不计功利得失一心救治病人。也有人说,尽责应该是医生的职业素养。因为尽责的医生才能担起守护人类健康的责任和使命。在我看来,医生就是凡人英雄——不是从天而降的英雄,而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凡人英雄!脱下白大褂,他们是凡人,是父母眼里的孩子,爱人身边的依靠,儿女心中的榜样;穿上白大褂,他们是英雄,是不计得失、无论生死、义无反顾、逆行而上的勇士!

他们的每一张面孔,值得被我们铭记;他们的每一个身影,应该被我们敬仰。

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普通的凡人,更是无愧于时代的真心英雄……

陈莉

2020.03.02

上一条:医生日记

下一条:道是无情却有情


  • 新疆科协微信

  • 新疆科协抖音

  • 科技馆微信

  • 科普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