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为展现驰援湖北防疫一线新疆医务工作者的风采,宣传他们在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中的感人事迹,新疆科协开展了“驰援故事”新疆科普作家与援鄂医护人员结对子采写活动,组织新疆科普作家协会20名作家与防疫一线医护人员进行了一对一联系交流,带去新疆科协和科普作家对驰援防疫一线新疆科技工作者的问候,采写他们的战疫故事,并邀请新疆优秀诵读家对部分作品进行了音频节目录制。活动得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西部》杂志社、《新疆日报》副刊部和喜马拉雅《慢慢说新疆》的支持协办。
作者:碎叶(新疆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播讲:周彦辰
采写对象:闫芳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医师组长
英国作家C.S.刘易斯认为,我们全部的存在,就其本质来讲是源于爱。刘易斯把人类的爱分类成了四种,在物爱之外,人有慈爱、友爱、情爱和仁爱。。。
新疆科普作家协会组织了一批写作者采访新疆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为方便联系,采写人员统一建了个微信群,群名叫“科普作家战疫前线采播群”。初看到这个名字时,我稍微一愣,暗想这名字起得激烈。再一想,可不就是这样的吗?2020年的冬天,武汉那边就是前线啊!

闫芳是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鄂的一名女医生,目前她的工作位置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电话打过去,与闫医生简单地聊了几句,她们已经有了安排。大概闫医生正在工作状态之中,我们都没有多说,约好了在微信上联系,她会传过来一些照片或视频。我想用微信联系最好,要少给她打电话,怕她穿着防护服不方便,怕耽误她的工作。
第二天,闫医生传过来几张照片。图片上一个病人坐在病床上,手上拿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今天出院了!”照片下标注着出院日期。病人的病历也传过来了,病人叫王承寿,年龄71岁,家庭住址是武汉市小东门紫沙路。
闫医生在微信中说:“我们的重症病人出院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一下就看明白了。对于一个医生来讲,所有的付出就是为了这种时刻,所有的工作目标就是为了救治病人。更何况今天治愈的是一位曾在死亡边缘上走过的重症病人,真是可喜可贺!
第二次传过来的照片是一幅铅笔画,一张类似于漫画的图片,是她的医科大同学给他们这一批援鄂医疗队员画的。画中有五个人,都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比划着点赞或“V”型的手势。每个人身上都标注了姓名,闫芳是站在最左边的那一个。画的上方还写着一行文字,“同舟共济,你们的平安是我们的牵挂……”
闫医生在这张图片下面注明“新疆的同学画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我突然想到,闫医生传过来的,都是一些欢快、明亮的情绪。
再通电话的时候,闫医生要轻松许多,话也稍微多了些。她有个十岁的男孩,在乌鲁木齐市十三小学上四年级。他写了一篇关于妈妈的作文,很真,很纯。闫医生把作文的照片传给我,作文的题目是《甜蜜的糖果留给您》。
新春,新型冠状病毒从武汉席卷着中国大地,举国上下,人心惶惶。就在这时,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妈妈接到了驰援武汉的任务。得到消息后,全家人都为她紧张地捏了一把汗。可我倒不觉得事情有那么严重,因为妈妈经常出差、下乡,我早已经习惯了。
“多带些棉质衣服,穿在防护服里面吸汗!”
“热水袋和电热毯也带上,武汉没有暖气……”全家人不断地叮嘱。
“把花生牛轧糖也带上,补充能量。”
“花生牛轧糖?那可是爸爸专门给我买的,可受欢迎了,不好买呢。”我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
“这孩子!你妈妈妈这是去打仗呢,咋这么不懂事,太自私了!”一时间我成了全家人批评的对象。
“可是……可是好吧,妈妈,花生牛轧糖给你吧。”我有点儿委屈,弄不明白大家的情绪为什么这么紧张。
接下来的日子里,电视、广播、报纸里,到处都是医务人员抗击病毒的故事。他们舍小家为大家,逆向而行,誓死与病毒做斗争,有些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那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故事,深深地触动着我。
我的妈妈被分配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主要负责新型冠状病毒的重症患者救治。这里的病人诊治难度更大,传染性更强,她每天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查两次房。每次查房下来,她的汗水都会湿透衣背,她的脸上都会布满压痕。但我那个爱干净又爱臭美的妈妈却毫不在乎,她说她要做温暖的天使,和病毒较量到底。
今天距妈妈离家抗疫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了,我想妈妈,心疼妈妈,作为坚强的男子汉,我为妈妈骄傲。我们全家都盼您凯旋归来,我把最甜蜜的花生牛轧糖留给您,到那时,我们一同分享你战胜病毒的甜蜜果实。
照片的下面,闫医生注明“儿子的作文”。自豪骄傲之情,溢于言表。真是一篇好作文!如果疫情结束了,还能够续写她们的故事的话,这花生牛轧糖可是一个写小说的好切入点。

聊到家庭,闫医生还告诉我,出发之前,她父亲掉眼泪了……但是,在她来武汉的一个多月里,父亲却不让家人给她打电话,怕她穿着防护服不方便接,怕耽误她工作……
放下电话,我一个人在房间里坐了好一会。想着千里之外的闫医生他们,想着她传给我的那些图片,想着她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联想到全国几万名奔赴湖北援鄂的医疗队员们,想到成千上万战斗在一线的防疫工作人员们,想着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有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一个职业一份工资吗?
如果把闫医生的内心情感和所思所想也分解成四个部分,对孩子对父母的思念和慈爱;对同事对朋友的合作友爱;对丈夫的爱情;对国家对社会和对所有病人的仁爱。这么分解下来,其实她的内心世界一目了然,她每天的行为也一目了然。
特蕾莎修女说过,她这一生做不到什么伟大的事情,她只能用伟大的爱做小事情。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似乎从“爱”的角度讲的很少,我们更多的是讲一种家国情怀。《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中曹植上书说“……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意思是“和国家一体而两分,同气连枝,忧患与共。希望能以尘土雾气那样小的力量补充山海,萤火虫、蜡烛那么弱的光为日月增辉”。
这样去想,我似乎理解了闫医生她们。理解了千千万万人在这场战疫中的故事。
原本我是想写出几个援鄂医疗队里悲壮感人的故事来,可是现在却写成了平常生活的几个小细节。我想,英雄都出自于平凡,在这场英勇抗击病疫的战斗中,千千万万个平凡的人,在非常时期挺身而出,用不平凡的付出传递希望,汇集起了疫情防控救治的磅礴力量,点亮我们战胜疫情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