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为展现驰援湖北防疫一线新疆医务工作者的风采,宣传他们在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中的感人事迹,新疆科协开展了“驰援故事”新疆科普作家与援鄂医护人员结对子采写活动,组织新疆科普作家协会20名作家与防疫一线医护人员进行了一对一联系交流,带去新疆科协和科普作家对驰援防疫一线新疆科技工作者的问候,采写他们的战疫故事,并邀请新疆优秀诵读家对部分作品进行了音频节目录制。活动得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西部》杂志社、《新疆日报》副刊部和喜马拉雅《慢慢说新疆》的支持协办。
作者:党荣理(新疆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播讲:慢慢的河流
采写对象: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创伤中心援鄂医疗分队护士群体
2020年除夕,和家人们一起吃年夜饭的姜薇薇看着电视中播出的画面,肯定地点了点头。解放军三所军医大学医生们连夜驰援武汉,让她几天前的判断成了现实。同时于蕾也正和家人们其乐融融地享受欢乐,年轻护士李明同样注视着电视,大家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大年初一,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就发出了支援武汉的动员令,急救创伤中心的所有医护人员全部报名,无一例外。大家心理明白,自己就是干急救的,必定优于别人。1月27日正式通知下达,9名护士入选。他们是哈迎鹏、李明、周杨、于蕾、马娇、吴亭亭、辛长荣、马莉、姜薇薇。
泪水是向病魔的宣战
这个护士群体中,有久经沙场的老将,有入行没几年的新手。疫情面前,他们也有害怕,也有犹豫与各种考量。
姜薇薇曾参加过2009年的伤员抢救。那时的她刚参加工作不久,毫无畏惧。这次完全不同,上有老人,下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关键在于面对的是新发传染病,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危险。1月28日早上,匆匆亲了孩子们的脸,拥抱一下照顾孩子的婆婆,自己已是泪流满面。吴亭亭没告诉家人报名的事。年迈的奶奶看到电视里决心书中有姓“吴”的,就打来电话确认。那一刻她再也没有控制住掉了眼泪。辛长荣,家里的掌上明珠,父母虽然担心唠叨,但还是给予支持,为她送行。看着寒风中挥起的双手,也是含泪再见。
采访中他们说,自己有点软弱,没出息。然而,告别时的泪水并不是软弱,而是对家人的感恩,是向病魔的宣战。
哈迎鹏说:“我不知道我的父母、爱人还有一岁多的孩子已到达了机场送我,我无法表达内心的感受,我觉得身为护士群体里为数不多的男护士,我有很多优势,是否能在新的科室、新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带着忐忑……”
这就是即将出发的一名护士的内心世界,只想着如何尽快适应工作。他们还没来得及收藏亲人的担心与嘱托,就已投入治病救人的战场。
宝剑锋从磨砺出
护士们都这样说:从来没有哪次学习培训像这次这样认真与用心,从理论到实操,从下午到凌晨0点30,大家还是毫无困意,练习再练习,确保穿戴合格、操作规范,目的只为确保医护人员零感染。同时,这也是一种最大的心理支持与心理训练。

第一次在ICU室接收危重病人,紧张可想而知。静脉注射、吸痰、插管等,在杨建中主任的带领下,全体人员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补位,从不适应到熟练操作,从恐惧到自如,汗水不知湿透了多少套衣服,一天天地磨砺,一天天地成长。

一位危重男性老年患者,因为腹泻在床上多次排便。哈迎鹏是男护士,力气大就常常帮忙,从不怕累不嫌脏。他说:“对病人来说,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更是心理上的疼痛,对我而言,也是双重锤炼。”
有一天,马娇在值大夜班,一位新入院的50岁女患者需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期间还需经股静脉置管做透析,因此她不停地穿梭在微量泵、透析机、呼吸机和监护仪之间,随时更换透析置换液、废液袋,还要隔着三层手套每2小时为她抽出动脉血,检测血气,观察她的生命体征,随时用对讲机向大夫报告患者的情况。五个小时过去了,护目镜已看不清监护仪的数字,但马娇坚持着,直到一切体生命体征平稳了。

姜薇薇总是这样暗示自己:你得第一个调节好心理抗压能力,这样才能影响到旁边的小伙伴。她每天唠唠叨叨地叮嘱着,检查着,甚至尽量帮他们把饭打回来,让他们多睡一会儿。
吴亭亭说:“当进到病房后,在防护服包裹下,闷热,呼吸困难,浑身湿透,远距离看不清、听不清,行动受限等时刻伴随着,只能露出眼睛,但是这并不能阻挡和病人的交流,每天与战友、病人都互道加油!”

护士们都说:每次下夜班从医院楼里出来,都能见到久违的朝阳,是那么明媚,真希望这阳光就是胜利的曙光。
是的,他们和李兰娟院士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团队一起肩并肩作战,在与千万名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下,胜利的曙光快要来了……
蜕变才是年华
杨建中主任不只一次这样说:“我们的护士最辛苦,经过这次历练,今后没有承担不了的重任,一定要多报道他们。”
一个经历过风雨的团队,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团队。
经过历练的周杨,不断用自己的微笑与热心鼓励着病人。李明还在驻地宾馆亲手包了饺子给一位患者,她说:“爷爷,这馅可是正宗的新疆羊肉,您一定要尝尝。”马莉把年长的病人当成“妈妈”一样照顾,已成了许多人的“女儿”。于蕾不善言辞,但是一个特别浪漫的人,常常用自己的情怀感染着患者。
二十几天下来,在与家人们的微信中,微笑代替了眼泪,关心代替了担忧,互相鼓励,互相加油。丈夫说:“我都想过去帮你们。”孩子说:“妈妈,我去给你捶背。”家人的支持就是最大的动力。

“成长是一段时光,蜕变才是年华。你会见到时光走过,见到年华成熟,才明白,这一路走来犹如花开如梦,美景无暇。”
22020年2月29日